一场手机成瘾揭露的家庭真相

一场手机成瘾揭露的家庭真相

手机成瘾

84阅读
给很多看似“有问题”的孩子做心理疏导工作,90%都会牵扯出背后一场关于家庭的系统创伤。比如,父亲为了家庭长期缺位,母亲为了孩子摒弃了自我,孩子苦苦哀求“爸爸妈妈,求求你们不要再为了我好了…”
 
这是生命成长中不能承受之殇,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上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茜老师带你走进一场手机成瘾揭露的家庭真相。
 
(周茜老师原创知识产权)
 
dachshund

15岁就长到185cm的小A是名副其实的帅小伙,他的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常年不在家,他的母亲从他出生开始就做了全职太太,全心全意照顾他。本是人人称羡的对象,可是他们现在却出现在心理咨询室。

 

A拳头紧握,身体发抖,怒气冲冲地被父母扭送到了心理咨询室。夫妻俩紧皱着眉头,父亲喘着气、焦急难安地说:“老师,求求你帮帮我们,这孩子再这样下去就废了,天天玩手机,不给他玩就和我们摔门吵架,连学都不上了,经常逃学,我们软硬都试过了还是没有办法,老师你帮帮我们吧。” 

 

母亲只是在一边叹气不说话,身体不自主的朝儿子凑了凑。

 
 
dachshund

 

三个人刚坐下,父亲就开始情绪激动。从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儿子衍生到骂骂咧咧指责老婆:“我好吃好穿的供着你,对你就一个要求把儿子带好把家看好,你看看你做成什么样了?我工作那么辛苦就希望回家能好好休息一下,而你看看每次我回家能错过一次鸡飞蛋打吗?你还老是怪我不在家!我努力在外面赚钱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吗?我就对你一个要求,把孩子带好你都做不到,还怪我不在家,那你去赚钱好了,我在家带孩子!”

 

一直闭口不说话的母亲听罢,情绪也开始变得激动起来:“孩子的成长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吗?我真的好累啊,我一个人扛着真的好累啊!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好像我是单亲妈妈一样,一到晚上我就失眠!”随着咨询的深入,妈妈透露出平时她对家庭模式的想法:“周老师,有的时候我也会自我安慰,没有丈夫的支持,我也要把孩子带好啊。至少我们家里衣食无忧,生活条件挺好的,只要孩子一直陪着我,我该学会知足了。有时候想想,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这个家里孩子没有爸爸的教育,而我和没有老公一个样...”接下来妻子开始抽泣,妻子第一次看到埋怨的背后自己真正的需要:我也是个女人,也想被呵护、也想被宠爱啊,我一个人真的好累。

 

 

母亲看向孩子,继续说:“妈妈为了你,不去上班,没有朋友,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原来小时候那么听话的你到哪里去了?到底我做错了什么你会这个样子!难道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我真的那么差吗?”

 

 

而孩子转过头一脸冷漠的不说话,母亲长叹一口气开始说:“小时候他不是这样的,很乖很听话,我领他出去有谁不夸我的儿子可爱又懂事,这几年突然整个人就变了,在学校逃课打游戏,在家也抱个手机打游戏不放,成绩一落千丈,动不动还砸门摔东西。”

 

 

『爱到三岁恨到老』这句俗话,似乎在时间的维度里,成了很多家庭为之深表感慨的事儿。原本萌萌的小人儿,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好“管教”,孩子的教育问题被默认上升到了家庭问题。而事实上,真的仅仅只是如此吗?

 

 

dachshund

 

 

经过系列化的心理咨询,真相浮出水面。

 

小A的母亲从小自我价值感就很低,她的原生家庭就告诉她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应该恪守女人的本分相夫教子。从小就自卑懦弱的她,在现实生活中,生完孩子以后也就完全成了全职太太。为了这个家庭奉献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看着丈夫一天一天事业上升,自己的自卑不信任感就更加深了。因此母亲一边心疼父亲,一边又自我责罚自己留不住丈夫,把生活的所有重心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无孔不入的介入孩子的生活。

 

 

孩子很依赖母亲,同时一天天的承受着母亲情绪上的掌控,承受着母亲的叹气。这几年夫妻两个关系日渐紧张,而孩子的第一次逃课打游戏就是发生在母亲对着电话边哭边骂爸爸的时候,怪他不回家不照顾这个家庭,成天到晚只知道在外面赚钱。老师一波电话打给爸爸,说孩子逃课了,父亲才终于算是回到了家。后来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孩子开始频繁逃课,父亲三天两头的两地跑来为儿子善后。直到老师建议带着孩子去找心理老师,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dachshund

 

原来,孩子的潜意识里面主动将自我扯进父母的关系圈中,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网,将自己定位成帮助母亲挽回父亲的角色,只要他潜意识一感觉到父母的关系不够安全,母亲开始抱怨父亲不回来,雷达就会响起,他就会通过逃课砸门各种手段来让父亲回来,让小家重聚。而这一切孩子的意识层面是不知道的。孩子的偏差行为往往是有功能性的,它的功能都源于孩子潜意识深处对原生家庭的爱和对安全感的需要。孩子最初的安全感来源于原生家庭,被三角化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让爸爸妈妈前所未有的共同并肩面对同一个一致性的目标。让长期分居的爸爸妈妈打破近十年的现状又重新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承受妈妈放弃自我的压力。也没有一个孩子会去主动开启潜意识里那个帮助母亲挽回父亲的定位系统。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在这里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是 四个问题:

 

1.孩子产生偏差行为的时候,家庭里发生了什么?

 

2.孩子偏差行为发生之后,家庭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3.孩子这个偏差行为有什么好处,或者可以避免什么坏处?

 

4.这个好处可以有不让孩子牺牲自己也可以解决的方式吗?

 

在咨询师系统化的咨询进展下,父亲突然看到到自身的一个关于财富和事业的模式卡点。父亲也不想离开家,但是他的意识里一直有个观念:赚钱是件很艰难的事情,男人一定要在外努力打拼,才能负担起一个家。

 

他从小家庭清贫,母亲是一位农妇,而他的父亲则在离50公里远的小学教书,十年如一日衷心的热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着自己的学生,但同时陪伴家庭的时间就变得很少。他的父亲为了教育工作鞠躬尽瘁,一辈子兢兢业业,从小到大父亲在他的眼里都是一位英雄。即使因为工作背井离乡,他也一直为他的父亲感觉骄傲!可能就是这样潜意识中就接受了男人为了事业照顾不了家庭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他父亲那点单薄的工资怎么够支持他们一个家,从小他妈就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特别多的心血,什么苦活累活她都干,很多时候母亲就背着年幼的他,在田间地头上干活,背上一滴滴的汗滴下来流到他的皮肤的感觉他至今还记得,母亲一分一分的攒钱把他抚养成才。

 

时候他发誓一定要赚很多钱来孝敬爸妈不让他的女人小孩受苦。所以这些年他像工作狂一样的不能停下来,因为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想起,烈日下妈妈背着他,汗水黏着他们两个,母亲什么活都干,公家给她发钱,她一张张数,每次都要擦了又擦整齐的放在柜子里放好,她大字不识一个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他和他爸。他真的怕不努力赚钱,他妈会再为他吃苦,他的老婆孩子也会为他吃苦。”

 

再回首,你是否会发现,你有多少观念是从小到大埋入了家长的谎言和错误的行为,至今一直坚信不疑却对你毫无帮助,甚至误导了方向的?

 

dachshund

 

这个家庭系统中,经过潜意识的精神分析,父亲发现自己从小就接受了赚钱不容易的观念,这是他的父母传授给他的祖祖辈辈的智慧,他爱他的父母,也一直践行着这一准则,背离家乡努力工作,不然他觉得就是对自己的原生家庭的背叛。他因为忠于自己的父亲的财富事业模式,复制了牺牲家庭的模式。虽然给家里带来了非常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能够陪伴在家庭生活中的时间非常非常的少,而自己常年的处于金钱的匮乏感之中,觉得自己只有在外面不断努力的打拼,才能给家里带来稳定的生活,保证妻子和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可作为父亲丈夫的角色却是长期缺位的。这个在中国家庭中十分典型。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能力的企业主,完全是有能力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行业方向,也可以有能力培养职业经理人分摊自己的杂事,管理心理学解释了一个现象:太忙的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除非是自己潜意识不允许自己轻松)

 

反观母亲,她一直没有自己的自我价值观,特别是面对强势霸道的父亲,她的卑微就更明显了,她想挣脱这种模式,但是她发现自己连自己可以做什么也不知道,好像唯一会的一件事情就是躲在家里做家庭妇女;作为全职太太生活永远围绕着孩子转,早已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缺乏自我的认同感,丈夫又不在身边,不免敏感自我批判,在生活中也自然地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带给了孩子。



dachshund

 

孩子长期处于父爱的匮乏,和母亲的常年叹气之中,似乎是无师自通,每当父亲和母亲分离发生争执的时候,他的自我毁灭装置就会自动启发,目的就是为了今天,父亲能够回来和母亲一起,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家又重聚。

 

有时候一个家庭中孩子才是最智慧的。他被动承受了很多情绪,甚至牺牲自己化解调和。

 

 

而这也是家长所没有意识到的,一味的抱怨责怪,这是家庭系统中常常被忽略的部分。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孩子的成长总是制造许许多多的祸。也许父母知道,也许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爱又被多少父母觉察到呢?

 

咨询的最后,父亲和母亲都意识到了各自的问题,分别在潜意识层面做了成长和调整:

 

  父亲在潜意识层面把牺牲家庭创造事业财富的卡点释放了,通过安排得力的助手,把一年只回家一两次的频率,调整成为了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在家里远程互联网化事业运筹。并在第二年在家庭当地又建立了一家新的分公司。

 

  母亲在潜意识层面提升了自我认可度,自信心,原生家庭的创伤疗愈成长,也开始学习插画,并且积极去社区参加社工志愿者关爱活动,考取了社工证,结识了一批活跃在社会关爱领域的志愿者朋友们,生活过的多姿多彩,回家以后也常和爱人共同讨论社会现象,又做起了微商,看上去年轻了5到10岁。

 

  通过系统式家庭治疗,两夫妻也找回了刚恋爱时看到对方的闪光点资源,在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探寻到了一个平衡点;

 

  咨询的后半段,在分别给父母做原生家庭卡点的成长和系统式家庭治疗,孩子就没有参与了,因为他已经自己去上学了!

 

 

这场看似孩子手机成瘾的问题,却揭露了家庭系统创伤的真相。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你没有成长的部分,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原生家庭的各种设限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驻留,我们却完全不知,潜意识里的信息就是那个我们未曾遇见的自己。但却因为它们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看不到自己的模式。孩子出偏差行为,夫妻说不上几句话就火或者不深入沟通,事业上也是总突破不了一层上限,总是陷入同一种感情模式,自卑,慌张,....

 

   而保持觉知,释放掉潜意识中的各种设限,个人的成长,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非常重要。而深度的面对潜意识的各大负面模式卡点的转化,是一门需要学习、精进、修行的人生课题。

 

选择一位有缘的咨询师,贴身为你的精进挖掘,校准,纠偏,赋能,成长是你送给自己的一份生命之礼!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