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咨询:哲学基础浅谈

叙事心理咨询:哲学基础浅谈

叙事心理,后现代哲学

72阅读
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哲学可能是璀璨王冠中最顶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似乎一切技术都来自于某种思想的解放和转变。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似乎也造就了西方医疗体系强势的话语权。而精神类疾病的话语权也遭受同样的控制。

我们要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是某种疾病,针对某种疾病吃某些药物或进行某种治疗。精神类疾病也是,而且更加大胆。在DSM体系下,有数种不同精神疾病的称谓。他帮助人们区分症状,从而似乎更便于针对性的诊治和康复。

而叙事心理的哲学基础却是后现代的。
后现代什么意思?简单粗暴点类比,就是要反思现代体系的标签语言和标准语言。这个反思是基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解构,想要看看不同文化之下,人们对于本质相同的事实是如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

例如PTSD,同样是PTSD患者,他们真的就是一模一样的症状吗?需要一样的某种药物吗?答案显然否定的。但是PTSD患者一旦被标上这个标签或者被定义为此,那么他似乎就越来越像最典型的PTSD患者。这就好像你看星座一样的感受,你会越来越像某个星座的人。

这就是权威话语或者大语言背景下,人们被归类后,大家可能不自觉的以这个话语结构下的规则或者标准去生活、思考、做决定。

后现代哲学就是要拆解这类话语结构,看看这些话语的历史沿革,来源是什么,是谁表达的,又有谁在传播,谁会因此受益,它的作用是什么,谁会受到影响,谁会因此感到困苦?

而后现代哲学基础的叙事心理咨询正是因此希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给问题或者所谓症状下个定义、归个类。而是具体看看这个问题对于这个个人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它来源于哪里?这个问题控制个人的策略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能影响个人的时候又因为什么?个人在其中是否有自己的特色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等等……

这看起来十分理性!
似乎和其他咨询流派区别很大。
其实这都是因为最根本的哲学基础不同,甚至是针尖对麦芒。

但实际上,叙事的哲学对于中国人来讲似乎非常熟悉。我们从很久远的古代就已经在实践“务实”,中医一人一方,甚至一时一方。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都是根植在中国人心里的无言而喻的内容。

所以,在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同仁和来访者,和我一起试着使用叙事的理念,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叙事社区。给生活一点自己的风格!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