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生活中经常听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说父母什么都要管,特别

李萍
生活中经常听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说父母什么都要管,特别执着于细节,自己的衣服脏了一点点,书本有点折角,今天出门没有和邻居打招呼,都会被父母说一顿。 父母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追求完美无缺,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过于较真的人,常常会有以下情况: 1喜欢事必躬亲,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否则就很难受,也总是替他人做他自己的事; 2喜欢抱怨挑剔,看不上其他人做的事,挑剔指责,自己做又会感到委屈; 3争强好胜,常以“真理”、“经验“为名和别人争论,要证明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 4过于追求完美,抠细节,不能接受自己输,不能被他人质疑,否定; 5自身极度敏感,别人的眼神,说话,有的时候隔着比较远的距离,没有听得很清楚,但是但凡提到自己,就会紧张,会多想; 6难以感同身受地劝慰别人,有时候还会得理不饶人。 过于较真其实是一种心理缺陷。这类人通常都爱追求完美,性格上比较敏感急躁,总是纠结过去,担忧未来。他们不允许身边出现不顺从自己意愿,跟自己价值观冲突的人和事。 这使得他们活得特别累,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也相应增加。长时间过度操心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让周围的人感到困扰。 较真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常常杞人忧天患得患失。他们努力掌控一切,以此找到存在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却很少真正为自己而活。 心理学认为,较真的背后是渴望自己被听到,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认同的过程。他们的较真,可能在别人眼里是令人讨厌的,但却是他们的一种“自卫”方式。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打压、被强迫、被批评、被否定、伤自尊,甚至家人也不愿认真倾听他的观点,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这样的“较真者”。 他的合理想法,乃至情绪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抒发,内心因此迫切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同。所以才转化为一种反复强调,较真辩解的现象,以此屏蔽外界的否定,维护自己内心的平衡,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胜利感。 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当一个人的诉求被看见,他的能量就是正向的,当他的诉求总是不被看见时,它可能会以一种扭曲方式表达出来。

2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冯二玲
那么自尊到底是什么呢? 人格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是描述性自我,自尊是评价性自我,即自尊是个体做出自我价值判断后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自我情感方面的内容。 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有哪些不同呢?我们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不少研究者对高、低自尊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他们无论是在认知、动机还是行为表现上均有所差异。 (1)高自尊者自我提高的动机占主导地位,低自尊者自我保护的动机占主导地位。自我提高动机意味着提高自尊,而自我保护动机则意味着避免失去自尊。 (2)自尊水平与自我认识水平有高相关。高自尊者的自我概念更精细、更清晰,对自己的认识更稳定、更一致;而低自尊者的自我概念更混乱、更模糊,对自己的认识不稳定、不一致。 高自尊者的自我提高动机占主导地位,对自己充满信心,因而更乐于进行自我探索;而低自尊者受自我保护动机的主导,害怕意识到令自己或他人不满意的特征使自尊降低,因而不愿意或害怕进行自我探索。 低自尊者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更容易从众,更容易被说服,而高自尊者按照自己的内部信念和价值行动而不会顾及外部的影响。 (3)具有相同能力的高、低自尊者有可能取得不同的成就。一般而言,自尊与成就不会有很高的相关,因为成就应该主要与能力有关。但是面对同样的任务,特别是成败无法确定的任务时,低自尊者常采取自我击败行为的现象。 (4)高、低自尊者对成败的反应也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当被试第一次任务失败时,若要求被试再次完成这项任务,高自尊者坚持的时间会更长,而低自尊者更容易放弃。 (5)低自尊与抑郁和社会焦虑有较高的相关。与高自尊者相比,低自尊者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挫折和创伤中恢复过来,这可能表明他们对生活的不幸更敏感。而高自尊者的情绪则较为平稳。 (6)与低自尊者相比,高自尊者更有可能夸大与别人的一致性或自己的独特性以提高自尊。 (7)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的归因风格是不同的。高自尊者常将成功归为内部原因,如归之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把失败归于外部因素,如难度、运气或他人。低自尊者则相反,他们常把成功归为外部因素,将失败归为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或努力。 低自尊者多使用总体归因,在认知上更倾向于过度概括化。例如,低自尊者若在学业上失败,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失败;而高自尊者在学业上失败时,他们会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如社交方面仍然是很成功的。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