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问答已经去了别的星球
相关回答
史冬英
我不是个喜欢追逐流行和热点的人,因为我不希望被别人的评论夺走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过去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去认真观看了电影《隐入尘烟》,然后想跟大家说说我的感受。 我最大的感受是电影《隐入尘烟》真的很苦,苦得压抑,苦得窒息,但还是有些人偏偏从中品出了浪漫,我想他们一定是没怎么吃过苦吧?那么苦难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苦难兴邦,我们的文化好像经常赞美苦难,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却愈加敬畏苦难,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战胜苦难,对他们来说,苦难就是苦难,没有尽头。 首先,持续的苦难会让人麻木,不再奢望未来,只剩认命和卑微地活着。 剧中的马有铁和曹贵英就是这样,他们结婚前,苦难就是生活的全部,马有铁为三哥“打长工”,被呼来喝去,毫无尊严,曹贵英就更惨,身有残疾,不能干活,被当成累赘,用她的话说,那头驴都比她过得好。结婚后,他们一次次被迫搬家,马有铁一次次被迫献血,没有人帮助他们,甚至没有人同情他们,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冷漠,他们只会逆来顺受。 这实际上就是他们所说的认命。电影中充满了他们对命运的讨论,那段精彩的“麦子能说什么”,何尝不是在说他们自己?他们忍受、奉献,直至隐入尘烟,他们能说什么? 其次,苦难下鲜有爱情,更多的只有相依为命。 事实上,马有铁和曹贵英之间是有感情的,但并非爱情,他们能爱对方什么呢?他们不过是都没得选,被硬凑在了一起,相依为命罢了。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依为命,所以他们会心疼照顾对方,但这只是珍惜。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得到一块糖,那么当你得到的时候,哪怕只是一块最便宜的、口味也不多好的水果糖,你是不是也会对它视若珍宝呢? 第三,苦难会让人更加脆弱。 我们都知道,脆弱的反面是坚强,而真正的坚强是百折不挠、百炼成钢,但曹贵英死后,马有铁就自杀了,说明马有铁其实是脆弱的。这种脆弱是指心理上的脆弱,就像很多遭受苦难的人,他们是输不起的,任何得而复失对他们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是彻底的绝望。 回到主题,苦难的真相是什么? 事实上,苦难就是苦难,完全不值得赞美,那些跨越苦难而升华的人生,不是因为苦难本身,而是因为在苦难之前,他们有过更多的甜蜜、美好、繁华和荣耀。苦难可以衬托幸福,但苦难永远不会带来幸福。 我是用心理学陪你成长的凤凰,关注我,懂心理,过美丽人生。

吴莲英
20200125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机干预建议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方新 第一 指导原则 管理视角而非仅仅专业视角: 1. 2. 干预工作而非心理治疗: 不同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专业工作:第一,受训人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师、社工,还可以是护士、护工、志愿者、家属、医生等人员;第二,设置灵活, 不需要固 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收费等固定设置 3. 危机干预的工作原则: 即刻、就近、简洁简短原则(PIE原则),强调激发自身心理灵活性和康复力 4. 要有大系统工作视角: 注意配合医疗、护理、政府等部门的工作,合作和联动的态度,从系统的整合角度,而不能从 单一角度、本位主义开展工作, 需要在一个大的视角里看待自己的工作 5. 共情要比模型重要: 一个满腹经纶、严格按照“理论模型”行事的专业人士,其干预效果可能远远差于一位 有爱心、情商高的妇联工会干部或者街道大妈 6. 干预者的自我保健、接受督导的重要性: 要可持续发展,保持持久的战斗力 1. 不管医护人员、还是病人以及家属,都是疲惫不堪、情 绪激越,皮层的控制功能、认知功能都较平时减弱,所以少讲大道理 2. 多多运用非言语信息:考虑到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防护镜、带着口罩,语音语调语气 语速、躯体姿势是非常有力量的沟通影响因素 3. “相对安全感”的加强,给恐惧建立边界:因为的确不安全,所以请避免试图给亲历者 者建立所谓“安全感”,而是可以尝试建立“相对安全感”“安全感的空间和时间”,可以 给恐惧感建立边界 1. 2. Acknowledgethecrisis认识危机: 通过叙述事情经过,宣泄情绪,干预者来了解危机事件经过、亲历者的心身反应 3. F-Facilitateunderstanding 增进理解: 利用A阶段获得的信息,增进亲历者了解自己的那些在认知、情绪、躯体、行为、三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五个层面的“异常反应”都是“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正常 化:把反应归为当时情景,而非个体缺陷 4. E-Encourageeffectivecoping鼓励有效的应对: 相对安全感加强,恐惧感边界建立,自我力量的加强,放松技术,呼吸法,躯体控制技术,聚 焦控制感训练,确定并加强“内在和外在资源”,评估个体正常生活的能力,生存动 机加强技术,自我催眠调动“人类在地球上存活了万年以上,心和身都充满了‘活下 去‘ 的古老智慧“,(我会制作这样一个音频,共大家使用,发给需要的人)医患 该工作不仅仅是个危机干预的专业视角,更是一个基于危机后心身反应阶段性变化规律而 具有的管理视角,需要几个部门联动,所以模型名称为“危机事件应激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模型 第二 具体建议: 多在躯体、行为层面进行干预: 第三 国际前沿的 SAFER-R 模型(Everly, 1995,2015)简介: S-Stabilize稳定化: 介绍相互认识,建立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减轻急性压力源,稳定化技术,催眠技术 沟通技术,与愤怒人群的沟通技术等等,问题解决,认知重建, 5. R-RecoveryofReferral转诊: 交流中注意 PTSD 和其他精神障碍的鉴别,若需要,转介给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上 一级治疗机构 E- 鼓励有效的应对(行动机制) 1. 满足基本需求; 2. 联络/支持 3. 宣泄、疏泄; 4. 社会支持; 5. 提供信息; 6. 应激管理 7. 解决问题 8. 冲突化解; 9. 认知重建 10. 心灵和信仰方面 11. 经济方面的 12. 反复确认 13. 正常化 14. 给予希望

刘石磊
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后,我们该如何关心幸存者? 当地时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举办万圣节活动,当天涌入约10万人,发生严重踩踏事故。截至10月31日13时,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其中包含4名中国人。 事故发生后,在现场被救出的中国幸存者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在医院反复回想事故场景并感到窒息,在医院浑身发抖急需心里援助。 在韩留的中国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冲击,难以入睡。也有留学生哭着录视频,称难以承受。 为解决幸存者或遇难者家属等群体的心理问题,10月30日,韩政府宣布将从即日起将成立“梨泰院事故心理救助组”,为伤员家属提供心理治疗。 那么,事件当事人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救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许燕认为,无论是事故幸存者、遇难者家属、目击者甚至受视频影响的网友,有闪回灾难场景,恐惧、哭泣、失眠甚至产生愧疚感的情况,都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对这些反应不用过度恐慌。 她呼吁,在韩留学生此时可自发组织尽快去陪伴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亲友,专业的心理援助也应尽快跟上,国内专业心理援助机构也可主动为在韩的中国留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许燕同时提醒,当创伤后反应持续时间超三个月甚至一年时,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必要的话可选择回国接受治疗。 愧疚也是创伤后的一种反应 虽然逃过了一劫,但这场韩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踩踏事故给幸存者造成的心理阴影是难以消散的。 狂欢成了噩梦。在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后,有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发帖称,自己被救出后,在医院感受到了恐惧与窒息,浑身发抖。不断回忆起事故发生时的画面,并对遇难者和自己发帖“占用公共资源”产生愧疚感。她认为自己急需心理医生的帮助。 对于这样的情况,许燕认为,由于踩踏事故发生得很突然,在现场的人员刚开始可能不知道问题严重性,当自己被人群挤压踩踏并无力控制现状时,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会有尖叫、痛哭或者被吓到呆滞的反应。即使在事件结束后,这种反应也可能会延续到后续生活中。 事实也正是如此,不少幸存者以“绝望”形容此次事故,并表示事后只要一回想到当时的画面,就会产生类似窒息的感受。 “当事人目前还处在创伤后反应的阶段,会有一些创伤反应的表现特征,比如感受到恐惧、痛哭、尖叫等,可能还会出现闪回现象,即脑海中不断浮现当时的场景,并由此焦虑、悲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