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问答已经去了别的星球
相关回答
王润之
说到生活中的界限可能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以下记录的一些内容,是参考了中国法制出版社的界限心理学一书所总结的一些理论知识,希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 界限作为术语最早是由结构派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庆提出的。 总体来说生活中的界限分为两大类,即内部界限和外部界限。而这两大类中又可以分为很多种。 外部界限:如身体界限(存在感、独立性、对于受到侵害的时候说不)、物质界限(即物权意识)、领地界限(专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 内部界限:心理界限(即心理能够承受外界力的极限)、情绪界限(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不会轻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最后在明确自身的情绪界限之后情绪不再变得特别敏感,也不会因为他人的难过、痛苦而产生莫名的愧疚感) 界限的形成是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以简而言之的说由“共生”走向“个体”,具体要从出生开始,这部分内容很多,就不过多介绍了。 界限意识是健康人际关系的根基,感兴趣的可以做一个自测,从三方面入手来看一下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界限意识”。 第一 家庭关系中的界限意识(感到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可以自由的和家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同时也会保留自己的独立的物理和心理空间,并且这种空间的存在也是得到家人理解的)。 第二 朋友中的界限意识(相互信任、支持、在彼此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吝惜自己的力量,同时尊重彼此的选择,不会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第三 工作关系中的界限意识(做好自己的本职,不会随意跨界干涉他人工作,如果真的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帮助或者拒绝,不会为了“不得罪人”而违心的答应别人的请求) 这当中有两个词值得提一句,界限模糊和界限僵硬 界限模糊:自我意志与他人意志的界限模糊不清(常见于讨好型人格)、自我责任与他人责任界限模糊不清(救世主心态)、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界限模糊不清(高敏者常见,比如身处的环境中有争斗,气氛紧张,都会感到不适)、自我界限已经丢失殆尽(依赖型人格)、自我界限与他人界限完全糅合(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一类人需要与他人共生才能生存下去)。 界限僵硬(与他人和群体的边界过于清楚):障碍型疏离(主动疏远别人,不让别人贴近自己,罗伯特伯恩斯坦提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