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理想,能给不幸者以欢乐;心理咨询,亦如此!
王坤哲
理想,能给不幸者以欢乐;心理咨询,亦如此!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张亚庆
在理想化关系对象时,通常会伴随着自我弱化的无意识过程。表面上是“你应该做得更好”、“我希望你能照顾到我”,潜台词却是“你不该无视我的无助”、“没有你我根本活不好”。将关系对象理想化,也就非常容易让自己在抽离现实的水平上评价对方,发起攻击,发泄愤恨,并使这样的情感及行为活动正当化。 恳谈李
张莉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支配和控制。
翟桦
逃离痛苦是动物的本能反应,但对已完成社会化的人类来说,很多时候都无法轻易逃离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努力适应环境,为了不去感受那个痛苦,人通常会逐渐麻痹自己。 可是,遗憾的是,人类无法只对痛苦的感受麻痹。 当人们需要对自己的某种感觉或情绪的感知变得麻木时,这种麻木会不可避免地波及全部感觉或情绪,就好像若想要让自己感觉难吃的食物并不难吃,不仅会导致在吃到美味时也品尝不出好吃,甚至会阻碍视觉和听觉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最终导致所有的感觉都变得迟钝。也就是说,适应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麻痹感觉、麻痹情绪。 而危险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将对不舒适环境的适应为正常,甚至视为一种卓越品质,尤其是在现在压力巨大的学校。殊不知,那些看起来非常适应这种高压环境的所谓“精英”,很多都是情感隔离麻痹的状态。他们既不痛苦,也感受不到快乐,无论拥有多少,内心都是空的,荒芜的,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空心人”的原因。
赵莎莎
在谈恋爱的阶段,我们经常会用很多幻象来吸引到我们最想要的那个人。你越追求的东西,就越是你自己需要努力假扮拥有的东西,因为我们假装自己具备这些东西。 实际上,内心当中对这个东西的拥有是不足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以为你找到了那个人,你觉得他真的对我好好,但你不要忘记了。他也在努力地寻找弥补他缺陷的那个人。所以双方都不是为了简单爱一个人去谈恋爱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在某方面的这种缺陷而去寻找对象。 所有的内心动机都来自于阿德勒的心理学研究,而阿德勒的心理学研究在童年的时候,没有得到归属感、没有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导致他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这方面能够给自己带来补充的人。你发现对方跟你在一起了很好,一开始谈恋爱双方都很愉快。但是如果对方没有给到你想要的归属感和认为自己重要的这些特质,你会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发现大量的情侣会用明说或者暗示的方法来改造自己的对象。明说很简单,就是直接告诉对方说你应该怎么样或者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不满。例如脸上的表情非常难看。暗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手法,比如说不说话、说挺好的、这一切都没什么,但是我没有什么兴奋的感觉等等。暗示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让对方不舒服。暗示手法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怎么样。 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者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们小小的自私需求。 就像我们刚刚说的,期望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在这个时候,就会发生两件事。第一件是我们感到内心缺乏爱,在缺乏爱的前提下你才会期望。如果我们需要某样东西,一定是因为我们自身没有。这时候我们就会特别地需要。第二件是如果没有某个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的话,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爱。我们希望男朋友、女朋友身上得到爱的观念,如果没有,只会让我从前的想法变得更牢不可破,认为没有人爱我,这个世界没有爱,世界上的人都没有爱。
张颖
“乖”,在华人社会中(英文中甚至没有对应的精准单字),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眼中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了,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展现乖的特质,不同父母间的攀比、谈论话题除了孩子是否优秀外,“听话”成了彼此最重视的孩子特质之一。 如同当我们谈论宠物时,总会把焦点放在宠物乖不乖上面,去判断是好宠物还是坏宠物。然而,我们曾经仔细思考乖巧的背后,究竟隐含着父母的什么期待吗?“我需要你服从,以我长辈的智慧来看,服从才可以在未来幸福,服从才可以顺利生存长大。 这是一种来自父母畸形的爱。因此,尚且无法独立生存的孩子,追求乖巧、展现服从,便成了避免被父母抛弃的最佳策略。因而可以看到孩子很努力地讨人喜欢、扮演好乖小孩的角色,就为了避免被责骂与处罚。 小时候,只要做出符合长辈喜爱的行为时,往往会被称赞:“你家孩子真乖”。 小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好像做了什么正确、有价值的好事一样,会因此而感到开心与安全(觉得我只要听长辈的话,他们就会喜爱我)。 然而,由于近几年来的内在探索与心理学学习,每当被称赞乖时,我会表达:“这不是乖,我只是出于爱你们以及我的意愿,所以想要关怀与贡献,并不是服从谁的指令。”但是,有些家长们可能只关注了孩子是不是服从自己的命令。 知名导演李安认为:“孝顺是过时观念,我从不教孩子孝顺,只教他爱。”我认为:“乖,是盼望他人服从、奖励他人服从。无需教孩子乖巧,只教他爱。”小时候被给予更多空间、拥有表达自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心智越成熟;而小时候缺乏空间、只能服从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很多的内心冲突,甚至心理问题。
陈淑冰
任何寻求安慰的行为都不会让一个人获得成长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