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蔡善根
                                    题   记     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赎》上映,票房惨淡,虽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得到7项提名,但最终一无所获。一部真正优秀的影片并不是快餐文化,重要的是它能反应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要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要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回忆,《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完美的影片。虽然当时的奥斯卡上,《阿甘正传》掩盖了他的锋芒,但不是因为《肖申克》不好,只是输给了主旋律。随着时间的流逝,《肖申克的救赎》在影迷们的心中地位不断的上升,更是超过了《阿甘正传》,影片的评分更是高的吓人。可以说,《肖申克的救赎》几乎是影迷们心中最经典的影片之一了。        《肖申克的救赎》我们真的看懂了么?到底是“救赎”了什么?        如果我在肖申克,我会是谁?你在肖申克,你会是谁?                              (一)    认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还是源于女儿的老师布置的每周看一部电影的任务,其中某一周布置的就是看这部电影,陪女儿全程看完。也许是跟职业有关,也许跟研究方向有关,一年多以来,一直想写点儿东西。     故事梗概:银行家安迪因为被指控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妇而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要在监狱里度过一生。瑞德因为谋杀罪同样被判处无期徒刑,在监狱里已经度过了二十年,他也成为了监狱里的“权威人物”,又要有钱他可以搞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香烟,口香糖,饼干,甚至是大麻等等。在监狱里的第一天,众囚犯就会打赌谁先哭鼻子,瑞德在书生气的安迪身上赌了两包香烟,结果却输了令瑞德对安迪刮目相看。           安迪虽然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却苦于没有证据,在进了监狱之后,好长时间以来不与任何人接触。后来他找到瑞德希望能帮他搞到一柄鹤嘴锤,他的理由是在闲暇的时间能够雕刻一些东西以打发时间。“我猜想你是想用它挖地道吧,那你至少要花费六百年的时间才能挖出地道。”之后安迪又从瑞德那里交换了一幅海报。聪明的安迪帮助监狱官免去了一大笔税金,并顺利的为同伴争取到了两瓶啤酒。之后安迪凭借着自己的特长帮助狱官解决了各种可以合法避免的税务,并顺利的摆脱了监狱里臭烘烘的工作,开始在图书馆里整理图书,并且每周给州长写信争取到了一笔资金用于改建图书馆和让监狱里的人员进行考试。安迪的才智终于收到了监狱长诺顿的重视,让他为自己工作帮助自己逃脱各种税务及收到的一个又一个回扣,帮他把黑钱洗白。安迪凭空塑造了一个人物将各种股票、债权、基金等脏钱流入市场,等它回流时,就会特别干净。这个人物就是:兰德尔。他有出生证明,驾照,社会保险编号,如果这件事暴露,警察只会查到这个人上,到他仅仅存在与文档上,现实中根本没有这个人!肖恩克监狱后来来了一个犯人,他告诉安迪在另一所监狱听过安迪的案子并知道真凶是谁,安迪要求重新上诉遭到拒绝,诺顿为了安迪继续为己所用杀死了这个知情人。这天,风雨交加,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通过用鹤嘴锤挖的地道逃出,用大幅海报挡住洞口,出去之后利用兰德尔的身份取走了诺顿的一部分财产,举报了诺顿。并且为保释成功的瑞德留下的一大笔钱,两人最后在墨西哥的海滨重逢!                                    (二)     监狱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你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你对它恨之入骨,当你渐渐适应后你就会习以为常,最后你会发现你竟然会爱上这里。      《哈姆雷特》里说,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监狱,里面有很多地牢。如果按照这个台词来推导,那生活就是每个人最大的监狱,我们被现实和命运囚禁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老布在监狱里一样的生活。我们在家和公司之间,麻木地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经营着工作和生活。只有深夜下班、周末时分,也许才能有一点放风的时间。     我们是不是也有很多人也像影片里的大多数犯人一样,没有好好想过逃离这样的生活。甚至日子久了,我们也都安之若素: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像老布只能在监狱里找到安全感一样,生活的监狱也带给我们安全感。       肖申克监狱里面的囚犯,就这样展示我们现实社会的众生相;不妥协、永远充满希望的安迪;深谙生存技巧、小心谨慎的瑞德;按部就班、彻底被体制化的老布;追求上进、却被命运和人性摆弄的汤米;接受命运安排、泯然于众人的狱友们……           影片中,瑞德和老图书管理员都获得了假释,可为什么老图书管理员会选择上吊自杀,瑞德却在墨西哥与安迪再次重逢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老图书管理员得到的仅仅是身体上的救赎,却没有得到灵魂上的救赎。老图书管理员在监狱里生活了五十年,他出去以后不能胜任任何的工作,他无法为自己养老,甚至无法顾及自己的生活,他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甚至连上厕所都要给经理汇报,不然就尿不出来!他已经把自己的灵魂留在了监狱!瑞德的灵魂则被安迪救赎!      如果说老布和瑞德是现实中的我们,那么安迪就是理想中的我们。 瑞德按部就班地在监狱里生活了三十多年,他早就失去斗志和希望,变得习惯和麻木。但是安迪终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唤起来他藏在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                                                                        (三)        鲁迅先生说过:“若要想不危险,我倒曾经发现了一个很合适的地方。这地方,就是牢狱。人坐在监牢里,便不至于再捣乱……也不怕盗劫,到牢狱里去抢东西的强盗,是从来没有的。坐监是实在最安稳。但是,坐监却独独缺少一件事,这就是自由”        想要安安稳稳过一生,就必然要失去自由,过一辈子从二十岁就能看到八十岁的人生;想要自由自在放飞自我,总要经历风雨,甚至风险。      有些人像老布一样,彻底地被体制化,放弃希望。有些人像瑞德一样,虽然被体制化,但是仍有一颗骚动的心,渴望着自由,只是缺乏勇气和坚持。也有人像安迪一样,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梦想,甘愿为梦想付出任何代价。 放弃很容易,坚持才是最酷的事。 要么汲汲于生,要么碌碌于死。 老布选择碌碌于死的那条路,只有他死前在冰冷的柱子上刻下的那句“布鲁斯曾经来过”,证明他曾经活过。 安迪选择汲汲于生的那条路,他救赎了自己和瑞德,也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希望。 尽管生活混沌,但是我们都想像安迪一样,怀揣着希望和恒心,用自己的能力,走出人生的另一个天地,给生命来一次人人称羡的大反转。 《基督山伯爵》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在这世上,有些信念,可以打破层层高墙,它叫做坚持。 在我们心里,有个地方,是无法被锁住的,它叫做希望        想起几年前“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封辞职信曾经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只是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而已,为什么牵动了千万人的心? 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安于平庸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就像鸟笼里关不住鹰,生活的牢笼关不住一颗想要自由的心。 自由也许现在看来遥不可及。但是就像安迪在信中告诉瑞德的一样:“如果你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也许你还可以再往前走一点。 只要你不放弃,前方就有希望和自由。”(按照中文字幕录入)        在网上数十万的评论中,有影迷们是这样留言的:        “就像一个朋友,在我失落的时候跟我说话,把我扶起来。”          “它让我度过了生命中一段非常低落的时期。”          “当我所爱的人去世时,它帮助我坚持了下来。”          “因为它,我放弃了自杀,意识到我可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我想,每一个在生活牢笼中心存希望的人,都会喜欢上这部电影。它陪着亿万人度过了无数生命中难过甚至绝望的日子。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影迷心中的希望之光。                           写  在  最  后        再忙再累,记得择一日停下脚步,离开喧嚣聒噪,静坐,哪怕只有一杯白开水水                本文参阅网上评介,摘录部分网友留言,一并感谢致敬。 (备注:本人原创,发表在本人创办的瓜棚夜掌灯心理工作室)

3温暖
5回答
蔡善根
温暖了
评论
的确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谢谢大师!!

谢谢大师!

相关回答
李蕾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精神病理被看成是自体构成的困扰。个案疾病的本质可以追溯至自体发展的停滞以及分裂中的异常。研究的重点在于这些停滞在什么时候发生,分裂的准确特性是什么,以及这两者渗透至个案的不同认同的程度。      自体是构建于人际关系中的,因此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心理困扰”等同于人际关系困扰。如果一个人的早期客体关系一直是非常虚弱的,也就是说,如果母性关系的显著特征是公然的虐待,长期的分离,或者抛弃的话,那么障碍几乎很可能发生在自体机能的每一个领域里。      但早期关系并不是影响一个人自体价值感的唯一因素,贯穿一生的干预性内化,使得个体并不仅仅是早期发生事情的一面镜子。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与重要人物之间的互动可以支持一个人的不同认同,比如婚姻认同的维持涉及了一大堆敏感的关系反应。人们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有助于维持一种自体的生存感。人类持续地从事着自体—他人的内化,这种内化能够弥补并强化各自的认同。      但是,当人们严重怀疑他们自体的价值感,那么他们不仅会怀疑自己形成有意义关系的能力,还怀疑自己维持这些关系的能力,对这些个体来说,人际关系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空洞的事情。他们无法设想他人会真心愿意与自己呆在一起,因此他们寻求一些手段以确保生活中的主要人物仍然与自己有关系。其结果可见于“投射性认同”之下的成人客体关系的各种模式。      什么是投射性认同呢?      在客体关系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或做出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      常见的投射性认同有:依赖、权力、情欲、迎合。      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的显著特征是表达持续的无助感。这类个体确信,要与他人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那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相处融洽,关键要说服他们相信自己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依赖的投射性认同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症状是恐怖症。   权力的投射性认同的基础在于必须处理控制与统治的内在挣扎。这种挣扎根植于早期的客体关系,而权力在这种关系中与接纳感和好坏感相关。通过在他人身上诱导出软弱感和无能感,是权力的投射性认同在人际关系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是一种人际动力,意味着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关系。投射者用它来诱导出投射目标的性欲反应,并在这个基础上维持彼此的关系。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个体与他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