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孩子为什么会试图操纵或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原因之一是:父
周庆华
孩子为什么会试图操纵或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原因之一是:父母曾经用权力操纵过ta。因此,每当ta相对于另一个孩子来说处于权力地位时,也会试图操纵,并发号施令。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徐晶
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敢碰硬,不硬碰,照直走,拐活弯,全心全意干工作,一心一意保身体。
昝宇虹
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 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 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我手中抓着人类的阄。
郭佳丽
真正能长久的东西 不是努力 不是内卷 不是新奇惊艳 是随意 是轻松 是平淡 是稳定 是做自己
郑九伟
最近好多人都在说希望这个社会能对自己好一点,希望身边的人能对自己好一点。 但是我想说社会对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潇潇洒洒,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哪怕再苦也能苦中作乐。 唯独自己,深陷泥潭中不能自拔呢? 更多的是自己不放过自己吧 总是在责问自己 为什么会混成现在这样 为什么不能像别人一样豁达一点 为什么没有很多要好的朋友 许多许多的为什么 唯独没有一句为什么还不改变
周凡
夫妻中最大的忌讳就是总想去改变对方,当看对方的缺点或者走了一点弯路就急于纠正对方,试图把对方改变成自己心目中期待的样子。 但说教、指责、埋怨都是消耗婚姻的大敌,好的婚姻只有影响没有说教
史婧雅
在拖延症患者身上,先是看到严重的拖延,但仔细了解后,你会发现,拖延症患者大多非常焦虑。他们的焦虑程度和他们的拖延程度成正比。 焦虑,也许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特征之一。我们生活中能感到,即使是旅行,大家也都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氛围,好像大家都有点急,干什么事都这样,虽说是旅游,却没几个人在放松。 摄影圈常有人分享一种感受:例如,去了马尔代夫,你会看到国人常常是拿着相机、手机拍拍拍,而外国人就在那里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前一种状态带着点焦虑,后一种状态则很放松。 研究拖延症的学者对此有一个更严重的解释:拖延,是在对抗死亡。也许所有焦虑背后都是死亡焦虑,那么,拖延症患者的死亡焦虑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看一下婴儿身上的表现:受全能自恋支配,婴儿期待自己一发出指令,世界即母亲,就要完美回应,这时他会得到满足,并觉得自己像神一样,否则就会产生暴怒,恨不得母亲去死。但不能直接去恨母亲,因为母亲死了,世界毁了,自己也就毁了。这种直接的毁灭欲会隐藏起来,化成一种弥散性的焦虑。这是原始的死亡焦虑,并且是婴儿自己发出的。 我们社会中,太多家长对孩子持有这种逻辑,他们变成严苛甚至暴虐的发令官,希望孩子能立即完美实现自己的指令,否则就对孩子传递死亡焦虑。不管是家庭的外在环境,还是婴儿的内心戏,只要心灵还严重停留在全能自恋水平,都会产生这种急切心理。比如孩子吃饭慢,都催快点快点。 例如,一位来访者,她没在做什么工作,按说时间非常宽裕,但她永远都处在急切中。哪怕只是平常走路,这份急切一样包裹着她。她的体会是,好像真有一种外在力量,像在用鞭子抽打着她。可事实上这个外在力量根本不存在,后来在咨询中她也觉知到,拿着鞭子的是她自己。 自己内心就像是有一个发令官和执行者。这些人的内心发令官发出一个指令,执行者必须实现,而且得是完美实现,否则执行者就该死。 因些拖延的人描述焦虑时,多人使用了“急切”这个词。不管是家庭的外在环境,还是婴儿的内心戏,只要心灵还严重停留在全能自恋水平,都会产生这种急切心理。 急切,是在被暴怒、恨、毁灭感等组成的死亡焦虑所追赶。拖延,则是在对它说:我不怕你!拖延症患者是想通过拖延来证明“我可以做我自己”,或者说,“我的意志可以存活”。 太有效率的工作,体验不到这样的存在之美,而拖延,是对这种存在之美的一种渴求吧。所以的确,拖延是一种深刻的对抗死亡。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