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爱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爱你,我一直在这里陪着你,你很安全
崔相红
爱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爱你,我一直在这里陪着你,你很安全。 今日意图:主动 明智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梁春霞
M从事自由职业,经济状况无问题,工作时间自己可以掌握,但他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上,努力地赚钱,让生活质量打了折扣,也疏忽了自己的家庭。既然从事自由职业,就应调整工作比重,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但是他并不愿意,身心仿佛被困住了,常抱怨自己很疲惫。 既然已经感到疲惫了,为何不做出调整呢?M给出一个理由:“我没办法调整。如果我不多赚点钱,我会感到很害怕。我没有安全感。” M的例子很常见。M的生活陷入不得不如此的循环,他感到很无奈。但局外人看到M这样的状态也常疑惑,甚至会忍不住劝说:“既然工作时间自由,经济条件又许可,为何不调整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呢?” 但是局外人无论怎么说,也无法让M改变。 驱动M努力赚钱的是什么力量呢?从M的理由来看,是M的“害怕”与“不安全感”。 内在改变了,外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M若要解决受困的状况,不是减少或增加赚钱的时间,而是探索他的“害怕”,不让“害怕”主宰他,从而减少“害怕”对M的控制,让M脱离惯性的思维,改变惯性的应对方式。 当M能面对“害怕”,理解、掌控、减少,或者克服“害怕”,那么M就可以自由地决定是否要赚钱,以及要投注多少时间在工作上。 当内在改变了,外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如果M愿意探索,愿意当自己的主人,不是让害怕当主人,我对M可能会进行如下的提问: “不投入工作,你会害怕呀?你要谈谈害怕吗? “你害怕什么呢? “这个害怕有多久了? “这个害怕怎么来的? “类似的害怕,是从小就有的,还是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有的,还是进入家庭之后才有的? “引发你对缺钱的害怕,那个事件可否说说? “那个事件带来冲击的同时,还带来什么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你是好的吗? “你怎么看待害怕? “你期待害怕减少吗? “你想做害怕的主人吗? “你愿意靠近害怕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是有价值的吗? “你接纳害怕中的自己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怎么看待自己?” “害怕”是感受层次,一般人知道自己害怕,却不知道被害怕控制,不知道如何靠近害怕,不知道害怕从何而来,不知道如何应对害怕…… 当内在的“害怕”成了主题,内在探索,问句环绕害怕的成因、过去的事件,对害怕的观点、期待,面对害怕时渴望,以及害怕时的自我。对话交织着时间与冰山,探索过去的事件的影响与其对内在的冲击,通过探索让M觉察,让M决定自己,让M成为自由的人。 ——【书摘】
李萍
从出生到6岁,在婴幼儿的每个年龄段,父母和看护者都应该有相应的策略来帮助孩子打好心理健康的基础。 0~1岁,建立依恋关系 在新生儿时期,家长应多与宝宝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学会辨识新生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需求。除了抚触新生儿,还应让其看颜色鲜艳的玩具,听悦耳的铃声、音乐,促进感知觉发展。 待孩子大一点,家长还可以多与婴儿玩亲子游戏。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6个月以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大宝宝的活动范围,鼓励其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若孩子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面情绪时,可尝试转移其注意力,帮助疏导不良情绪。 1~2岁,引导探索和表达 家长要给这一阶段的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经常进行亲子互动,多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引导宝宝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有意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简单的对话。 此外,家长之间要保持一致的养育态度和行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对其每一次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2~3岁,鼓励交朋友 在这一年龄段,家长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让宝宝帮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等,促进其自信心的发展,激发参与热情。出现无理取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可采取不予理睬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 由于此时的孩子即将步入幼儿园,家长还可以多给孩子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鼓励其发展同伴关系,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逐步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基础生活技能。
孙燕茹
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往往深藏不露。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 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弗洛伊德《共情的力量》
刘淑珍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賽利格曼,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活的开心幸福的人-“乐观者”,活的痛苦的人-“悲观者”,他们的思维模式不同.
1.时间框架上的不同:对于不如意的事情,乐观者会认为这是暂时性的.悲观者认为是长期的、永久的.对于好事,乐观者认为是长远的,而悲观者认为是短暂的.
独特性与普遍性的区别:对于困难,乐观者认为只是个别事件;悲观者则认为是他人生的常态.对于好事,乐观者认为这是普遍性的;而悲观者则认为那只是个别特例.
研究发现-快乐,或者痛苦,只是你选择的一种人生模式.与你所处的环境、拥有的财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试着更换一下你内在的模式,而更换模式,从感恩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开始.
罗光辉
从满足别人到支持自己,你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你只是拿回了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力。在关系中完成这样的转变,你无需为此愧疚,尽管坦然向前。
虞燕兰
美产生于距离,而最美的爱始于初见。你看那窗外的风景,脚下的山川,从远处看大多都美丽动人,而你贴近看,却发现荒乱不堪。所以,爱是距离。 若相爱,请给对方空间,也给自己空间。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