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系统中,亲密关系即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曾喻其为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不融洽,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工作、生活,更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甚至人格的建立。提起“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爸爸、妈妈、孩子,一盏灯火温暖着归家的心。而事实上,被父母认为有心理问题而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孩子心里想起的却是另一幅场景,说刀光剑影也毫不为过:爸爸生气的怒吼,妈妈毫不相让的反唇相讥(或妈妈默默流泪)到最后要不是爸爸摔门而去,妈妈余怒未消(或妈妈收拾东西回姥姥家),要不就是战争升级,摔东西或者爸妈厮打在一起,几天的冷战,感觉家里的空气都凝滞了,冷的像冰窖一样。幼小的孩子,躲在角落,战战兢兢,或者看着妈妈流泪的脸,不知所措。
小W是个17岁的女孩儿,三个月前,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听不进父母的任何话,如果父母稍微说话不顺着自己,就会大吵大闹,甚至摔东西,话语极尽恶毒,你都无法想象这是从一个女孩儿嘴里说出来的(妈妈语)。详细了解后,才知道父母的婚姻存在严重的问题,据妈妈说,生女儿后,就想着离婚,但为了女儿,这么多年,忍受着丈夫的大男子主义,婆婆不喜欢自己,丈夫 是个孝顺的儿子,听妈妈的话,对自己很不好。经常生气失控后,摔东西,对自己恶语相加甚至”家暴“。丈夫也承认对妻子的行为,但觉得并非全是自己的错,”她特别笨,什么也不会,经常惹我生气。孩子刚几个月时,因为我们俩吵架,她把孩子放到家里,自己跑回娘家去了。孩子在地板上哇哇直哭,她理都不理,孩子都没有享受过母爱,她哪像个做妈妈的,很自私..........
我耐着性子听完两个人相互的控诉,内心对小W感到心痛不已。夫妻俩在对外的人际交往都能够好好相处,唯独对待对方,却失去了对外的耐心,包容。都不自觉地把自己全部的愤怒、失望、不满推卸到对方身上。以致纠缠的难分难解,谁都不愿丝毫退让。这种互相控制纠结的双人舞,已相互磨练重复将近二十年。我对着他们一个小时,都觉得满身怨气,小W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哪有不出问题的?
虽说经过相互控诉指责,但夫妻却都承认孩子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造成的,从小没给孩子提供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但提起做心理咨询,都希望我可以通过给孩子做心理咨询把孩子变好。他们是不想改变的,纵然痛苦,也要相互纠缠,耗着,这辈子就这样了。而对孩子却不敢提及心理咨询,希望我以朋友的身份去家里给孩子沟通。我拒绝后建议他们夫妻先来做心理咨询缓和和孩子的关系,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拒绝。夫妻走后曾回访一次,丈夫很客套的回绝了我们的询问。
小W在如此氛围的家庭里成长为现在的样子(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还不错,学习属于中上等吧,自己求助老师给自己换了个喜欢的学校)已实属不易。
在单独和妈妈的沟通中,妈妈曾说看到孩子的这些行为自己其实内心特别解气,如果不是顾忌自己是个成年人,也特别想和女儿一样,摔东西,骂人,打人。这些年在他家实在太压抑了(泣不成声)。有时候,理智上觉得孩子(行为)不应该,但另一面又觉得女儿(行为)比自己勇敢,有种快感。
家庭治疗理论家布宏(Murray Bowen)有一个重要的三角理论。他说‘每当一个二人系统遇到问题时,就会自然地把第三者扯入他们的系统中,作用是减轻二人间的情绪冲击。
因此,父母不和,孩子常会不自觉地加入他们的阵线,形成一种三角关系。奇怪的是,被卷入这个三角的子女,其实是最忠心于父母的孩子,他们往往生出各种心理病症或行为问题,目的却是要保护或平衡父母间的关系。
小W对父母的拼死对抗,却仍然无法唤醒父母去承担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常常想,这样的父母,是否应该各打五十大板,然后罚他们面壁思过,等到他们愿意长大成为敢于承担责任的父母方可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