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绘本馆开业,正好这个节点上婆婆来了,她来合肥找保姆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就来我家先住着,边住边等。
绘本馆开业事情有点多,老公要铲强、刷墙、搞卫生,我们有很多买的东西要安置……恰好,婆婆可以帮帮忙,就顺其自然的留下来了。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变得喜欢对奶奶发脾气,比如她要开门,奶奶来帮她,她就对奶奶大叫,她要开水龙头,奶奶趁她没够着的时候帮她开了,她也生气大叫。
我感觉到这模式不太好,但是老人似乎做的没什么错,我们也不好讲她,只好讲孩子:“你不要对奶奶这么凶”,甚至还给孩子一些不好的标签:“你这样是不对的,不礼貌的。”
孩子便不再说话。
时常,孩子还把“我最不喜欢奶奶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还会在心里给个排名:“我最喜欢的是爸爸妈妈,还喜欢姐姐和开店奶奶(我妈妈),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家奶奶。”
听到她这么说的时候我稍微有点诧异,我们从来没问过“你最喜欢谁”这种话,也从来没有引导她把喜欢的人排名,比如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因为孩子心中都很喜欢,没有先后,我就没有必要制造分歧。
我好奇的问她为什么,她说奶奶总是惹她生气。
刚开始的时候我没太放在心上,以为她古灵精怪的自己说着玩,但是她连续说了两三天,在某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
2
在我们“为奶奶撑腰”的基础上,奶奶反而更“嚣张”了,她会在孩子对她生气的时候,还来一句:“哎呀,好心没好报!不识好人心!”
我便回奶奶一句:“她又没让你帮忙,你为啥要过去干涉她?”
其实孩子跟我们在一起,不大对我们凶,因为一来我不干涉她,二来我不太能容忍孩子对大人凶,一旦她凶了,我就制止她。
而奶奶,总是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干扰孩子,只要孩子有个什么需求,她立马就上前干涉,比如孩子正在用力的推门,我关注着她,并等着她打开,奶奶就上前去了,说:“要不要帮忙?”手同时推开了。孩子嘴里说渴了,我说你自己找水去,她就把水送到孩子跟前……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有时我和老公会说她:“现在你别去,不然等会儿她又对你生气。”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哪有那么多的精力管这些。
在孩子生气之后,奶奶也不做太大反应,好像很能接受孩子对她生气,其实就是她内心是允许这种模式、并引导孩子与她产生这种模式,最后孩子就很被动的变成了一个没礼貌的人。
就像一个无赖一直缠着某个人,说你生气呀,你生气呀,最后这个人真的生气了,无赖成功了。
事实上孩子很冤,孩子本身具有能动性、探索欲,掐断孩子成长的动机就罪大恶极,竟然还戴着“关心”的帽子,其实本质上是什么呢?是焦虑的释放。
比如,对奶奶来说很难做到的事就是静静的关注孩子、不干涉她,因为她很焦虑,她只有干涉了孩子,才能转移和释放自己的焦虑,孩子就成了她的背锅侠,简单来说就是吸食孩子,孩子当然很不舒服,就生气。
一旦我们用道德绑架孩子(就像我们之前的做法),孩子就稳稳的被吸食了,因为不好反抗了。
一个真正有能力爱孩子的人,一定懂得了解孩子渴望长大、自我尝试的愿望,一定愿意给与耐心和等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手,而不是强行的干涉孩子,彰显自己。
其实老人可能是无意识的,她也一定是爱孩子的,只是,个人习惯、状态、心理水平在综合作用于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孩子就能做好的。我们重点不必过度关注老人的行为,而是应当做好辨别、引导或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