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他们不能对我们全心付出,不代表他们没有爱,他们不能用我们

吴川
他们不能对我们全心付出,不代表他们没有爱,他们不能用我们的方式来付出,不代表他们对我们没有爱。这是从丛非丛所著《我真的很棒》一书中摘录而来。 爱是什么,什么是爱? 有人说:爱是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给予。 也有人说:爱是如她所示,而非如己所愿。 亲密关系中,我们的愤怒有一个目的,及表达我们的关切,在某些时候不生气,表明的是漠不关心,而不是爱。有爱,就无法避免生气。 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这是一个有很多答案的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有一种对爱的理解吧! 但是我相信,所有的爱都应该是自愿的,也应该是自由的。

1温暖
0回答
孙浩英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唐建刚
做个“听话”的小孩意味着自我意识消失叛逆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出现 到了青春期,我的自我意识开始进入质变,我们比小时候更需要被看到被尊重,更需要做决定,决定自己的发型,决定自己的穿搭,决定自己几点回家。我们更希望“我说了算”。可是这在父母的眼里就是“翅膀硬了不听话了”,父母还是抱着“我说了算”的态度。 于是一场“谁说了算”的争夺战就开始了。 可怕的是这场比赛中,父母一直在赢,我们的真实自我一直无法生长,这会造成终其一生都会向父母证明“翅膀硬了”,不论父母说什么,我们都会下意识的反驳,有时候父母甚至还没说话,我们就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 这就是很多人成年以后,为什么和父母相处不好,并且时不时争吵的原因。“赢了”才能“我说了算”。真实自我才能被父母看到。 还有一种结果就是,我们认命了,为了听话而放弃了自我意识的成长,听从父母的安排。离开父母后,大多数人因为没有自我意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迷茫焦虑,生活渐渐没有了意义。 还有的人压根不会离开父母,尽管已经成年了,还是在“啃老”,因为习惯父母提供的安逸生活,所以拒绝自我意识长大。 于是,自我意识消失在“听话”里。 父母应该允许自己“虽败尤荣”,养孩子不是权利的争夺 父母有时候总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是好的,可是这样剥夺了孩子的“犯错自由”,孩子没有办法迈出去和真实的世界碰撞,所以他们即使成年了也会“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去察觉孩子“自我”的成长。尽管有时候和期望的南辕北辙,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去试错,这也是成长必经之路。 父母是广阔柔软的大地,而不是孩子翅膀的枷锁。 如果被父母“安排”着长大了,怎么办?那就忍着疼痛,重新学会飞翔。 从校园步入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变的迷茫,就更应该探索自己,不断尝试自己小时候没机会做的事,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听从内心的声音。塑造自己的过程是不舒服的,可是当你走过这些不舒服的时候,已经到了另一片天空了,看着重新羽翼丰满的自己,尽情的去这片天空飞翔吧。看到这里,允许我说一句: 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从一件件小事开始,为重新起飞的那一天,开始准备吧。

赵莎莎
穿越情绪按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忆被改写的过程。当情绪按钮被触碰后,人们不再逃避去面对情绪时,潜意识就获得了一次重新评估,重新记忆的过程。当情绪起来而危险并未发生时或者潜意识发现是可以承受的,潜意识会记住这一次的经历,再下一次类似的场景出现时,情绪就会比前一次低一些。 穿越情绪按钮的过程是对自己挑战的过程,故意去承受情绪所带来的不舒服或痛,做以前自己不会做的事,让内在的记忆更快的被改写,也更快的战胜情绪。 比如: 以前男朋友不接电话,自己就不停打给对方,现在你可以尝试着不再给男朋友打电话,而是深呼吸之后做自己的事情,等男朋友把电话打过来。 比如: 男朋友一出差就疑神疑鬼,担心他在外面乱搞,忍不住半夜打夺命连环电话,现在你可以尝试着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梳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多给男朋友一点信任? 比如: 一听到女朋友声音提高就不敢说话的男朋友,可以深呼吸一下,然后鼓起勇气,在自己害怕的时候,尝试着对女朋友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人总是要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才可能真的会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些许的痛,成长都是痛的,哪怕只是去锻炼身体,也会有肌肉略微的酸痛感,但也只有练到肌肉有略微的酸痛感时才会适应,而心理的成长也是一样,经历过痛之后就是自己的蜕变和成长,甚至是再生。

魏孝琴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