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研究者曾经指出,从工作压力中恢复的四种

王冰冰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研究者曾经指出,从工作压力中恢复的四种关键因素,包括从心理上脱离工作、放松、征服与控制。其中,征服指的是能在工作之余,学习其他颇具挑战型新技能并从中得到成就感,比如爬山或者学习一门新语言,控制指的是可以完全决定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也就是说一个理想的、能让人充分回血的假期,应该是你可以无忧无虑地把工作抛在脑后,没有工作电话也不用回工作消息,自由自在地跟家人朋友吃饭聊天看新上映的电影。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唐洁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在他的短篇小说《再劫面包店》中写了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 一天夜里,刚结婚不久的小两口突然醒来,两人都饿得不得了,把家里所剩无几的食物扫荡一空之后,那种饥饿感仍然无比凶猛。 这不是一种正常的饿,妻子说:“我从来没有这么饿过。” 这时,“我”不由自主地回了一句话:“我曾经去抢劫过面包店。” “抢劫面包店是怎么一回事?”妻子揪住这句话问了下去。 原来,年轻时,“我”曾和一个最好的哥们去抢劫过面包店,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面包。 而这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对面包的渴望没被满足。 最常见的现象是, 小时候,我们所产生的但不能实现的诸多愿望,都会在长大后表达出来。 哪怕这些愿望看上去再不合理,它们也仍然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尽管我们理性上意识到了它们无比不合理,却难以摆脱它们的控制,就像中了魔一样。 譬如,许多女子喜欢有暴力倾向的男人,认为那样才有男人味,她们对通常意义的好男子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如果仔细聊下去,就会发现,这些女子通常都有一个暴戾的老爸,挨过老爸的训斥、暴打,受过严格的管教。在她们的心底,一方面对老爸有愤怒,但另一方面又有过强烈的渴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老爸的暴力倾向,让他能对自己好一些。 然而,童年的这个愿望,和几乎所有试图改造父母或其他重要亲人的愿望一样,99%会失败。 于是,这个没有被实现的愿望深埋在心底,仿佛成了一个魔咒,到了成年时发挥起巨大的作用,令她们会莫名其妙地痴迷那些暴力的男子。尽管遭受了许多折磨,但仍执迷不悟。

华燕
当朋友、亲人遇到困难,大多数人会满怀热情和爱心地想办法安慰、帮助他们。然而,要想有效地安慰他人,光有热心是不够的,只有真正了解了对方的感觉,知道了他痛苦的根源,我们的安慰、帮助才能对号入座。否则只能是自说自话,不但不能安慰对方,有时反而会伤害他人。 “别伤心了”、“想开点儿,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过去了就不要想了”……你是否常会这样安慰他人?这些话真的管用吗?如果没有设身处地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情感体验,仅一味地劝对方不要伤心难过,这些空话无异于隔靴搔痒,很难安抚对方受伤的心灵。 很多时候,人们诉苦为的仅是让他人理解自己,让自己不再孤单地承受痛苦。这时,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安慰方式。 在谈话过程中,如果对方强忍痛苦,我们最好让对方哭出声来。因为"哭可以疗伤,可以让人们放下面具,正视现实。此外,对于亲人和同性(多指女性之间)而言,一些肢体语言如拥抱、拍拍对方肩膀等也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当亲友向你诉苦时,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也仅限于建议,不要替对方拿主意,还是应该把决定权交给对方。要知道,对你有用的做法对他人未必适用。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看见。在倾诉的过程中,倾诉者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被别人看见了就是最大的安慰。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