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2024年5月7日— 成为自己的光, 照亮自己的路

杨春玉
—2024年5月7日— 成为自己的光, 照亮自己的路, 做自己热爱的事,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做自己故事里的主角——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生命的觉醒。 当我们成为了自己生命中最亮的光时, 不仅能够照亮自己的道路, 还能够成为他人生命中的灯塔。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欣欣
找朋友聊天,和找心理咨询师聊天,有什么区别呢? 1.安全性。 我们和朋友的关系是由浅到深,逐步发展的。和一般性的朋友交流,通常是聊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或者一起玩儿。这是比较安全的。因为不太涉及自身。 而我们和比较亲密的朋友就会交心了。交心意味着暴露自己的秘密,暴露自己的脆弱,暴露受过的伤害。暴露身为人无法避免的错漏、恐惧、贪嗔痴、怨怼。这些很可能是不被对方接纳的,而且还会招来评价——对方对你的攻击。 所以找朋友倾诉苦恼是冒险的。 而心理咨询有两条底线,一条是保密,一条是不对来访者随意评判。这会给你足够的安全感。 2.是否愿意倾诉 主动求助(和朋友交心)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这件事需要我们本身就有比较高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能力。 如果我们主动尝试后,得到的是拒绝、攻击、冷漠、贬低等糟糕的反应,我们就不会再继续尝试了。 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包括了重新令来访者信任关系,找出来访者适应不良的人际关系模式,帮助来访者学会在关系里表达自己的需求,寻求安慰和支持,建立稳固亲密的关系。 3.心理负担 如果长期找朋友倾诉,我们会担心持续输出负能量,朋友能不能经受的住,会不会觉得我很烦?而找心理咨询师倾诉,是拿钱办事儿,这样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4.客观性 找朋友倾诉,即使这位朋友是非常接纳你的,他也会缺乏客观的视角。如果找心理咨询师的话,也许会有不同的视角。

梁春霞
M从事自由职业,经济状况无问题,工作时间自己可以掌握,但他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上,努力地赚钱,让生活质量打了折扣,也疏忽了自己的家庭。既然从事自由职业,就应调整工作比重,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但是他并不愿意,身心仿佛被困住了,常抱怨自己很疲惫。 既然已经感到疲惫了,为何不做出调整呢?M给出一个理由:“我没办法调整。如果我不多赚点钱,我会感到很害怕。我没有安全感。” M的例子很常见。M的生活陷入不得不如此的循环,他感到很无奈。但局外人看到M这样的状态也常疑惑,甚至会忍不住劝说:“既然工作时间自由,经济条件又许可,为何不调整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呢?” 但是局外人无论怎么说,也无法让M改变。 驱动M努力赚钱的是什么力量呢?从M的理由来看,是M的“害怕”与“不安全感”。 内在改变了,外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M若要解决受困的状况,不是减少或增加赚钱的时间,而是探索他的“害怕”,不让“害怕”主宰他,从而减少“害怕”对M的控制,让M脱离惯性的思维,改变惯性的应对方式。 当M能面对“害怕”,理解、掌控、减少,或者克服“害怕”,那么M就可以自由地决定是否要赚钱,以及要投注多少时间在工作上。 当内在改变了,外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如果M愿意探索,愿意当自己的主人,不是让害怕当主人,我对M可能会进行如下的提问: “不投入工作,你会害怕呀?你要谈谈害怕吗? “你害怕什么呢? “这个害怕有多久了? “这个害怕怎么来的? “类似的害怕,是从小就有的,还是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有的,还是进入家庭之后才有的? “引发你对缺钱的害怕,那个事件可否说说? “那个事件带来冲击的同时,还带来什么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你是好的吗? “你怎么看待害怕? “你期待害怕减少吗? “你想做害怕的主人吗? “你愿意靠近害怕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是有价值的吗? “你接纳害怕中的自己吗?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怎么看待自己?” “害怕”是感受层次,一般人知道自己害怕,却不知道被害怕控制,不知道如何靠近害怕,不知道害怕从何而来,不知道如何应对害怕…… 当内在的“害怕”成了主题,内在探索,问句环绕害怕的成因、过去的事件,对害怕的观点、期待,面对害怕时渴望,以及害怕时的自我。对话交织着时间与冰山,探索过去的事件的影响与其对内在的冲击,通过探索让M觉察,让M决定自己,让M成为自由的人。 ——【书摘】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