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抬头看明天

肖洁
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抬头看明天

1温暖
0回答
绵绵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叶佳
李萍
从小我们就听着「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长大,任何事情好像再坚持一下就能得到好的结果,似乎「放弃意味着失败」「放弃代表着软弱」。 但面对不健康的关系时,当我们陷入痛苦的挣扎与冲突之中,每次交流都带来不安、怀疑甚至否定自我价值时,面对这样的关系,我们还要继续吗?放弃,是否就比坚持更容易? 01 放弃有时候是一种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我们的文化中,「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就像一个信条,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往往会更倾向于劝合,劝花力气去改善,而很少有人会劝人放弃。 但有时候,放弃也许是比坚持更健康的选择,就像健康的离婚对于双方、对于孩子的保护,有可能远远大过维持糟糕的婚姻。对于婚姻治疗师来说,有一种帮助叫做「帮助双方更好的离婚」,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却少有人帮助我们「更好的放弃」。 放弃一段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身处糟糕关系中的人,有时很难清晰的去分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不是对方做了错的事情,自己所处的这个痛苦的关系,有没有改善的可能。如果使自己感觉痛苦的是父母、亲人、重要的朋友,重要的老师上级等等,就会让我们更容易难以取舍。 为了帮助自己在感觉中轻松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动用「否认」、「压抑」、「理智化」等方式,拒绝面对关系中的痛苦。这些方式有可能帮助我们获得暂时的轻松,但实际上,如果关系中存在的伤害不被识别,不被拒绝的话,便可能一直持续发生。而接受这种持续发生的伤害,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人格中的确是存在多种病理性组织的。 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格中都存在着精神病性的人格组织,这些组织与健康组织是比邻而居的,只不过是通常一个成年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适应社会化的要求,所以可以管理那些病理性的部分。 可一旦经历某种特定的刺激,那些病理性的部分就会被激活,就有可能伤人伤己。所以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在生活的某些时候,伤害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之所以要强调伤害是真实存在的,是因为对于我们的文化,对于很多人来讲,一直试图用回避伤害的真实存在来营造一些和平的幻境,以此来回避面对被伤害后的痛苦,也避免因为要拒绝伤害而有可能引发的冲突,比如「他是我的亲人,不可能要伤害我,他只是好心办了坏事」。 也许这样的安慰可以使当事人尽量少的感受到被伤害的痛苦,但是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坏处,是被

王冰冰
今晚跑完步去水果店买澳柑,店员们都在大扫除,收银台旁的两名店员也在清理柜台下的卫生。我把澳柑放到了电子秤上,一个女服务员站起身,一边娴熟的给水果称重,一边充满笑容地说:“我们在清理卫生,准备过大年”。我说:“是啊,很有过年的气氛。” 然后她很兴奋地朝着我和另一名女店员说:“是不是应该放一首新年歌,新年好啊,新年好啊……” 另一名女店员撇过来嫌弃的眼神,“你没事吧,放什么歌?” 我说:“好啊,想做什么就去做吧,随心走,昨天在商场听到过年歌,还跟着跳起了舞蹈呢。” 随后,我拎着水果走出水果店,突然有点小感触,也许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无形中在打击我们的积极性。比如你刚有个出行的计划,或有个奇思妙想,甚至是想学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身边总有个声音:“你没事吧,是不是闲的”、“该干嘛干嘛去吧, 别扯没用的”、“你要是没事干,帮我把活干了。” 这样的声音很多很多,也许每一天都在重复。一个人的热情刚提起来,另一个人就一秒打压下去。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许跟你身边的人有很大关系。长期在一种被打压的氛围里生长,种子苗刚露出来就被无情地打压了回去,这样的环境势必会让一个人的心气打入低谷。看似无形的碾压,实则威慑力极大。多说积极地好话,多说让人受益的话,多说带有能量的话,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我们每一天都在践行的路上,一言一语都流淌着大智慧,好好说话,好好生活,尽情地享受当下的美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