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动态已经去了别的星球
相关回答
赵莎莎
有段话这样写到:“如果你想认识真正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蕴含着怎样的潜力,真正喜欢做什么事情,想度过怎样的一生,首先要去你最阴暗的那一面寻找。因为那里有你最鲜活、最具有原始生命力、最不受他人期待的限制、未经他人眼光扭曲的那个部分。” 被压抑的情绪背后,是有诉求的。是自我的另一个部分在发出声音,因此倾听这些情绪、思考这些情绪,其实就是和我的另一个部分接触,也就是刚刚提到的阴暗的那部分。当我们和自我的接触面越大的时候,我们对自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接纳,这会帮助我们增加自我的确定感、主体感,减少内外冲突。你的力比多和攻击性,其实就是你的创造力、向上发展的力量,可以更加顺畅地向外延展。 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 我们总是想要去消灭那些负面情绪,或者认为这些情绪不该有,是不好的。把它当做洪水猛兽,想要靠“理智”战胜它、驱赶它,结果往往并不理想。被情绪操控会让现实变得糟糕,去除情绪也会让自己变得糟糕,加重自责与精神内耗。在未被看见的背后,实际上,这些负面情绪里饱含着我们生命最原始、最原初的活力。所以看见和倾听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解放生命力的方式之一。
李芳君
凡事养成提前十分钟的好习惯,你的人生从此大不相同:旅行时,提前十分钟查阅资料,就能准确地摸清情况,不会因为找不到厕所而陷入尴尬的境地;发言前,提前十分钟演练一遍,就能让自己查缺补漏,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赢得更多的机会;十分钟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在日复一日之中,让你终身受益无穷。往后余生,愿你懂得居安思危,凡事未雨绸缪,过一个不慌不忙、有准备的人生。
宗国红
你的身体需要你 你的感觉需要你 你的认知需要你 你内在的受伤小孩需要你 你的痛苦需要你 返回内在的家吧 让你自己回到当下 ——一行禅师
王倩倩
王倩倩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是:我们不同,但都没错。
胡周琴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品质。在自体心理学理论中,也认同了这样的观点。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与母亲最初几年的关系至关重要。每一个个体内心世界的基础是母亲带来的,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才能够确保个体快乐、健康地成长。对于父亲和其他家人而言,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母亲上。 只有身心健康的母亲,才会有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