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共情,一项体会别人内心世界的“超能力”。拥有这项能力,能

和钰蓉
共情,一项体会别人内心世界的“超能力”。拥有这项能力,能够自然地在人际关系中建立起信任与友谊。但是,共情也是有限额的,一旦“共情过度”,同样会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 什么是“共情疲劳”?为什么会“共情过度”? “共情疲劳”一词最早出现在历史学家Joinson (1992)的一篇文章中,一位名叫杰姬的护士倾尽全力去救自己最喜欢的病人,但却无力回天。失去生命的痛苦使她感到强烈的无助和愤怒。不出所料,他在观察急诊室医务人员时,发现他们都在被一种特殊的倦怠感困扰。这种“特殊的倦怠感”被解释为过度投入共情,导致身心疲惫,能量大量消耗,甚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早在1980年,《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用“了解他人的创伤可能是创伤”的叙述解释了“共情过度”的心理状态。当时这个现象还没有被明确界定,但人们已经发现,“接近创伤本身可能是破坏性的,就像二手烟一样”。 我们都知道,长期超负荷运动的肌肉容易拉伤。而过度使用你的共情能力,也会给身体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查尔斯·菲格利是这样描述“共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因为长期暴露在共情压力下,在身体和情感上感到疲惫和功能障碍,导致同情他人的能力下降。尽管大部分人被共情过度困扰,但在“感同身受”这件事上,我们总是给自己添了太多期待。比起做个“冷漠的石头“,人们还是倾向于展现出自己友善温暖的一面。 但每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超过限额的共情,就像没了油的汽车,不断轰油门只会对发动机产生损耗。当我们在共情他人这件事上出现了倦怠感的时候,就需要关闭接收负面信息的雷达。部分共情能力强的人,甚至会对产生“倦怠感”这件事感到愧疚,“他都那么难过了,为什么我还这么麻木呢?”强大的责任感要求自己给出回应,而这种强制共情的心理,也会滋生负面的情绪。大脑需要休息,却又放任情绪在身体里发酵。情绪一轮又一轮地酿造,最后产生一种对自己生活的不满与焦虑。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赵莎莎
第一个维度就是掌控感。你是不是觉得这件事你能掌控,你是不是这件事,你觉得你还能做些什么。当你有掌控感的时候,你的逆商就高;当你总觉得这事我很被动、我没办法、气死我了,你的逆商度就低。 第一个方向是掌控感,你是不是觉得周围的事你可以掌控。 第二个事是担当力,就是这个事我能做些什么,好多人在公司整天抱怨,那个部门不行、那些人不配合。那你能做些什么呢?你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所以第二个就是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你的担当。 第三个方向叫影响度。影响度就是这个逆境到底有多严重?这个逆境会让我完蛋吗?我们会把影响度放大,会觉得这个逆境不得了,所以你怎么看待这个逆境的影响度,这是一个指标。 第四个叫持续性。这个逆境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比如说,你干了一个特别丢脸的事,你觉得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了。你看好多人就是觉得,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了,会天天被别人戳脊梁骨。为什么?你的逆商差,你的自我的掌控力差,所以你会觉得这件事能够持续我一生,甚至你的心理会崩溃。我们看过很多电影,就是讲一件小事让一个人一辈子的心理崩溃,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事会持续一辈子。 所以这四个指标,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和持续性是我们需要的。 备注:仅供参考哦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