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婴儿对安全和依恋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开始表达第二个重大

胡建春
当婴儿对安全和依恋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开始表达第二个重大需求:独立自主。这个阶段称为“分离和个体化”。“分离”指的是儿童需要将自己和母亲分辨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种“非我”体验;“个体化”则是儿童与母亲分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身份识别,一种“我”体验。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尚志勤
游慧怡
#自我认知# 我心中的“我”,和别人心中的“我”,是一回事吗? 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我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的一件事。我一向认为自己待人随和友好,但是有一天,公司领导突然和我说:“我感觉你总是有一种很傲气的感觉,看人的眼神也是很看不起人似的。” 后来我换了一家公司,我感觉有个同事看我的眼神有点奇怪,就是那种“尽力表示礼貌,但我和你并不熟”的感觉,那时,我想,她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找到一个机会请她吃饭后,她才告诉我:“你给人的感觉太高冷,像看不起人似的。但今天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 这让我很触动。原来我以为的“自己”,并不是他人眼中的“自己”。别人心中的我,有着一致的形象——高冷,那至少说明,我呈现了与高冷相关的表情。 的确,每个人看人都是带有主观烙印的,我们在职场中可能也呈现了一些自己并未留意的迹象,让他人产生判断。 然后,在他人对你有了一个不一定公正的判断后,我们也会对他人有一个主观的判断。比如说,对那些看起来在回避我们的同事,我们觉得这个同事“排挤新人”。 这个判断,其实很可能是错的。 不妨跳出来,用第三者的角度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可以多和别人互动,去确认别人心中的“我”是怎么样的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去进行“知觉检核”,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而不是自己去主观臆断。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