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有可能会在生活中看不惯某种特定特质的人,即使这个人没

张钰婷
我们有可能会在生活中看不惯某种特定特质的人,即使这个人没有做伤害自己的行为,但就是会因为对方的言行举止而引起情绪。 比如我在过往就会不接纳爱发脾气人,会觉得他们不好接触,甚至会有评判,导致我在过去特比害怕与脾气急躁的人相处。但后来我觉察到我的这种评判,其实是我内在的投射,我不允许自己随意对他人生气,要求自己保持平和,这个时候当我看到别人有爱发脾气的特质时,我就会感觉到不舒服,感觉对方挑战了我。但当我对这个卡点进行觉察和释放后,我会开始接纳那些脾气急躁的人,能够理解他们,也会看到他们身上有好的点:不压抑委屈自己。当我接纳了,我就不会觉得那些急躁的人难以相处。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惯某种特质,其实有可能这种特质是我们没有接纳的阴暗面,我们没有接纳自己全部的面向,所以当遇到这样的人时,就会投射出不接纳的情绪。 当我们能够完全接纳自己的任何面向,百分百爱自己的时候,其实会看不同特质的人都会觉得可以接纳,并不会因为他人的某种特质而引起自己不舒服的情绪。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容丽卓
躁郁症是个常见的精神困扰,躁郁症个案会出现情绪高昂的「躁期」,也可能伴随情绪低落的「郁期」,在两极摆荡的症状也被称为双极性情感疾患。 在郁期因为临床症状上有些时期会和抑郁症很接近,因此常被混淆不清,或被认为只是情绪低落,在躁期个案常常感到自信满满,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异状,所以许多躁郁症的个案其实是没有被正确诊断、正确治疗的。 对于躁郁症,或者是其他精神疾病,像是思觉失调症、恐慌症…等状况的朋友,社会上往往会给他们贴上「心智脆弱」这类的标签,但这是不正确的。 例如躁郁症,就可能是由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再加上社会、心理等因素共同产生的。幸运的是,躁郁症不是一种绝症,只要透过正确的治疗与协助,多数个案都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甚至历史上有些名人,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还有物理学家牛顿,其实都被怀疑有某种程度的躁郁症。 躁郁症的个案以及家属,可以学习以下的方式: 1.规律运动,均衡饮食,避免抽烟,避免酒精、药物滥用。 2.学习药物的使用方法,并认识相关的副作用 3.学习认识诱发躁郁症的因子,注意躁症或郁症发作的症状 4.正常睡眠 5.学习避免压力以及调适压力 6.与身边的人保持联络,避免自己处于孤独的状态 7.按时回诊,向医师说明近期的状况 躁郁症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多数的人只要能够认识它、面对它,都能够在医疗以及社会资源的协助下,过和一般人差不多的生活。许多最糟糕的状况,都是出自于「自己或旁人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疗以及回诊」,因此「了解躁郁症」,才是与躁郁症和平共处的关键。 如果身边的亲友在躁郁症急性发作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辨识症状,给予他足够的关怀,并协助、引导他寻求医疗的帮助。在服药期间,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在亲友的支持下,多数人也都能顺利度过。 只要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定期追踪,多数的躁郁症患者,都可以过得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喔。

赵莎莎
更多的读者会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每个人在至暗时刻,能「找个人聊聊」究竟有怎样的价值。据说「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在美国差不多是一句常用语,意思几乎可以翻译为:你遇到了麻烦,该去看心理咨询师。但在国内,这多少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人会抱着审慎的态度:找谁?为什么找他聊?光聊聊能解决什么问题?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结果至上的态度:我有麻烦,但你能解决不?不能解决,你聊它有什么用啊?——就是争分夺秒地要拿一个结果。但是遇到洛莉这样的心理咨询师,我猜她大概会说:哦,我看到你很着急,你那么渴望一个结果,很辛苦吧。她也不是批评,也给不出什么建议。她就是听,试着理解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如果你那么着急的话,你一定有着急的道理。她就请你坐到沙发上,喝杯水,看看你愿不愿意开口:「聊聊吧,是什么让你那么急?」聊聊是需要不少时间的,这就需要我们把速度放慢下来一些。放慢下来的过程会让我们离自己的感受更近,更健谈,更松弛,有时也会感觉更疲惫或者无力。有人害怕这种无力感,其实没什么。在你疲惫的时候身边是有人的,她保证你的安全,她愿意听你将,无条件地信任你,支持你。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出去,不必费心扮演一个更好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挺好。慢慢聊,在交谈中重新认识自己。在这本书里,来找洛莉聊聊的有老人,有年轻人,有痛失爱子的夫妻,有因为曾经犯错被孩子怨恨永远得不到原谅的父母,也有身患绝症的病人。要说解决问题的话,这些痛苦都没有办法被解决。那他们来聊什么呢?一种浪漫的说法是,他们在寻找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自己并没有那么错,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甚至也是可以做出不一样选择的。然后他们才会有力量看见那个限制自己的框架,打破它。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