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成长, 不是和他人攀比, 而是要战胜自己。 不断超越自己
尤四海
成长, 不是和他人攀比, 而是要战胜自己。 不断超越自己, 才能有机会看见新的风景, 遇见人生的无限可能。 从当下开始挑战自己, 一点一点前进,生活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温暖
0回答
茅丽英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赵莎莎
第二个现象叫作认知冲突,这涉及行为如何改变态度。这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叫费斯汀格。费斯汀格在1957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认知失调理论。那么认知失调这个现象是怎么样用实验来证明的呢?他们请了一群大学生来拧螺丝,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工作。拧完了以后,又来了一群新人,然后让之前拧螺丝的人告诉这些新人:这个工作很有意思,这个工作很有趣。他们把拧过螺丝的人分成了三组:第一组,给被试每人发20美元(20美元在1959年的时候是非常大的一笔钱);第二组,给被试每人只发1美元;第三组,不给他们发钱,他们也不用骗别人说这个工作有趣。收1美元的人和收20美元的人就需要骗人,需要告诉别人这个工作很好玩。 重点在哪儿呢?重点在于这个工作结束以后,让他们填一个表,填写他们对于这个工作的评价。你们猜怎么着?凡是收了20美元的人虽然对外说工作很有趣,但自己还是认为那个工作没有意思,很无聊,自己是昧着良心说它有趣的。但是那些只收了1美元的人,就会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思,他们确实觉得这个工作蛮有意思的,拧螺丝能够拧出心流的感觉来。这就是弥补认知失调的过程。也就是说,那个收20美元的人,有一个强大的外部理由叫作“我干这么乏味的事还要说谎,原因是我收了20美元”,所以他们不需要其他的理由了,他们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外部理由。而那些只收了1美元还要说谎的人,他们就需要说服自己:“我又没挣着什么钱,又干了这么无聊的工作,我还要骗人,那为什么呢?”这个认知失调需要弥补,弥补认知失调的方法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解释,比如认为这个工作是有意思的。 你们有没有听出来这个实验的伟大之处?比如,一个小孩子不爱吃菠菜,然后你现在告诉他,吃一棵菠菜就给他10块钱,那这个小孩子一辈子都不会爱吃菠菜,因为他觉得每次吃菠菜都很难受,得有人给他10块钱才行,他要靠这10块钱才能吃下去菠菜。所以,强大的外部理由使得他没法体会到吃菠菜本身的好处和菠菜的美味,但如果是他自己主动地吃了一口菠菜,说不定就会从此爱上这件事。大家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在家庭中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我们让孩子写作业,孩子不写就不让他打游戏,用游戏来控制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会越来越喜欢游戏,越来越讨厌写作业,因为我们给他了一个外部理由。
苏平
心理咨询手记 有的父母会用孝顺道德绑架孩子,有的父母就是想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有的父母就是压榨自己的孩子。看看电视剧《安家》里房似锦她妈妈是怎样对她,看看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作为孩子,要做的是如何通过心理咨询个人成长,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吐槽寻求安慰治标不治本。
林霞
同感:“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作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 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了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转自NVC译序)
赵莎莎
能困住灵魂的从来不是时间和方寸之地, 而是被禁锢的心。
刘丽华
赵莎莎
悲与喜清澈见底, 得与失如影随形。 释义;谁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说不上的失落道不明的难过,理不清的交错。总有一段时间,要你独行千里。人生并没有所谓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就是最好的方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