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每个人想要从这个世界中获得自在圆满的状态,需要两部。第一
孙晓芳
每个人想要从这个世界中获得自在圆满的状态,需要两部。第一部:从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模式中看到自己的状态。第二部: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不是活在世界而已,而是明白人活在世界是为了不在这个世界活。
2温暖
0回答
郑洁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滑东平
苏格拉底用一个骑手的例子把人的灵魂划分为三重:鳄鱼大脑--黑马(本能,直觉) 猴子大脑--白马(感性,情绪)人类大脑--骑手(理性,元认知),在这其中,骑手手里的缰绳非常重要,通过“正念”,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觉察。
王倩倩
因为, 介意的人对你不重要; 对你重要的人不会介意
张凤琴
我们在咨询中,经常有来访问到咨询需要做多长时间,这个当然要看来访想要解决的是什么,来访的现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咨询要做多长时间,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接下来就做些相关内容的分享: 超短程咨询,在职业、企业员工咨询中应用广泛。 多数用于信息收集和评估,选择可能性,也有一些是策略商谈、简单的技能指导、专业的评估视角,或对于特定事件的讨论,设想和预判,和来访一起探讨可能性,协助来访提供第三方资源支持。 由于时长极短,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一般不能建立起传统意义上的咨访关系,而是单纯的问询——商谈关系,不涉及过深的人格探讨和成长经历等评估。 也就是类似于一般的商业、法律、财务、职业、情感沟通咨询——来访者有某个特定问题。希望从咨询师那里多了解相关信息,请咨询师给点专业建议; 或来访者有一些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想找人商谈一下,给自己一些思路。 超短程咨询若要起效,一般需要来访者本身有较好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弹性,而要处理的问题对来访者来说只是局部问题。 比如「我不知道怎么跟XX相处」「我不知道这个选择如何选」或「我每周一都郁闷」,很可能就能通过超短程咨询来解决; 而如果你的问题是「我不擅长和人相处」「我一直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干什么」或「我这半年心情郁闷」,那么超短程咨询就未必能解决你的问题。 事实上,超短程咨询虽然以短平快著称,但并不意味着进入咨询就可以短平快地解决问题。 超短程咨询通常解决的问题是来访者只是需要信息指导,或已基本做好准备改变,能够在商谈得出解决方法后独立成功实施。 超短程咨询,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省来访者的时间金钱,快速击中问题并得出较确定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但对于许多并不适于超短程咨询的问题(如长期的人际、情绪问题、早年创伤、成瘾、以及多数来访者未做好准备改变自身或不能独立完成改变过程的情况下)。 一般即使进入超短程咨询,最后也会做成短程、中程、甚至长程咨询; 如果所接触的咨询师只做超短程咨询,来访者则可能就会被转给其他咨询师继续咨询。
黄强
只要提升觉知,人生的每一个当下既是远行!
黄芳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人生中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的概率取决于这个人的智力和生活经验,而剩下85%的概率,都源自于个人的心态。换句话说,人生80%以上的问题,都取决于心态。 心态是心理能量的过滤器,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看世界的心理基础。这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船舵,正在无意识地把控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它塑造了我们的方方面面,而我们却毫无觉察。只有了解和感知到这些无意识的活动,才能更好地驾驶自己的人生航船。而忽视心态,就是在限制自己掌控人生的能力。 ①固定性心态和成长型心态 拥有固定型心态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天赋和智力是永恒不变的,其他人的也不会变。 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相信自己完全可以改变个人特质。 ②封闭型心态和开放型心态 闭型心态的人,主要的关注点是自己是否正确,以及在他人眼里是否正确。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佳的,由此会拒绝其他人的观点和建议。 拥有开放型心态的人,会更加关心和寻求事物的真相,以最佳的方式进行思考。他们相信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会打开思维,寻求他人的想法和建议。 ③防御型心态和进取型心态 防御型心态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一个过客,一个受制于环境的人,优先安排自己日程表里的事情,喜欢做简单轻松的事。防御型心态或许是我们默认的心态,天然倾向于选择规避损失。 拥有进取型心态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的一个驾驭者,是主动为自己设定目标的人。培养进取型心态,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目标。 ④内向型心态和外向型心态 内向型心态,使我们带着有色眼镜,让自己相信我们自身的需求和兴趣要比我们身边人的需求和兴趣更重要。我们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而其他人都没有价值,没有我们那么重要。 外向型心态,我们会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事物看得更加清晰,变得更加务实,以及更能与我们周围的人步调一致。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外向,我们就能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他人愿意跟随的领导,对他人产生影响。 我们想要更好的提升自己,就要学会正视自己的心态,朝着成长型、开放型、进取型、外向型心态去发展和提升,卸下那些固定型、封闭型、防御型、内向型心态的枷锁,积极面对工作与生活,开启成长之路。
李士利
很多人吵架,都是输在别人的素材库太强大上,张口一个故事,就把你整懵逼,一时无言应对。 当讨论一些话题时,有些人,尤其是自认为经验比你丰富的长辈,特别喜欢拿身边的例子和经验来反驳。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小白兔一听到细节如此详实动人的故事,立马就缴械投降,不知不觉中就认可了对方的想法。 比如: 报志愿,选大学和选专业哪个更重要? ——当然是选大学!我七舅姥爷的侄女的孩子当年就是非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结果用高出那个学校录取线30分的分数去了一个辣鸡大学,现在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了吧。所以选大学比选专业重要多了。 女生早点生孩子好还是晚点生孩子好? ——我那个朋友,25岁就生了个娃,休完产假回公司后还升职加薪了,娃也有了工资也涨了,多好。所以说肯定是早点生孩子好。 该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老家? ——你看看我儿子,也就是你表哥,月薪三千在老家过得可滋润了,上班开车去,大房子住着,你留在大城市挤地铁和陌生人合租有啥意思?还是在老家发展好。 看起来也很有说服力对吧?其实根本不堪一击。 怎么破局? 请熟记以下几个万能逼问句: 请问,个例能代表大多数吗? 请问,这个是因果关系吗? 请问,故事说完了,说说你的逻辑好吗? 请问,你们家那点事能代表全世界吗? …… 我们是研究写作表达的,什么东西的说服力最强大?情绪。什么东西最能制造情绪?故事。 所以,会写作的人都会讲故事,会吵架的人都会讲例子。 因此,相反的你就知道,吵架或辩论时,对方一开始讲故事、讲例子,你就要提高警惕,准备等他讲完再用那几个万能逼问句将他一局。 因为很多故事是为了说服、吵赢你而精心挑选的,不能看作是普遍情况,更不是一个有效论据。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