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没有人真正反思过: 为何我们身边特别容易出现焦虑矛盾型的
陈志风
没有人真正反思过: 为何我们身边特别容易出现焦虑矛盾型的女孩子, 这跟我们的社会教育和家庭对待女性的态度都有关系。 社会一边在提倡女性要独立, 要觉醒,要情绪稳定; 一边削弱女性的自信心, 告诉女性“你不行, 嫁个好人家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没有家庭的女人,事业再成功也是可悲的”。 这两者就会形成一种矛盾: 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梁春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梅伦曾讲述过一个故事: 一位男士发现自己精心护理的草坪中出现了许多蒲公英。当他第一次发现后,他立即将它们拔掉。但是,这些蒲公英很快又长出来了。这位男士到当地花园商店买了很多杀杂草剂,喷洒之后蒲公英暂时停止了生长。然而,当夏天到来,充足的水分滋养大地之后,这些恼人的蒲公英又争先恐后地崭露头角,而且似乎是在与这位男士作对,他一边不停地拔,它们一边不停地生长。这位男士恼怒痛苦到了极点。冬天来临,蒲公英再没长出,他心里暗自高兴。然而,好景不长,春天一到,这些恼人的蒲公英又开始疯长起来。他又开始了与它们的搏斗,使用大量杀杂草剂,并将杀杂草剂洒到邻居们的草地上,甚至不惜将草坪彻底更换。几经折腾之后,蒲公英终于消停了,暂时又停止了生长。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它们又长出来了。 他咨询了当地的植物专家,但仍然没能消灭蒲公英。无奈之下,他决定写信向农业部求助。几个月后,他终于收到了回信。他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我的草坪有救了!”他迅速打开信,看到回复是:“亲爱的先生,我们非常重视你的问题,也曾咨询了相关专家。经过认真考虑,我们认为我们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先生,我们的建议是—你要学会去爱那些蒲公英。” “与蒲公英搏斗”同“去爱那些蒲公英”,虽然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转换,却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念,即排拒性信念与接纳性信念。 排拒性信念通常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现实之上,试图改变现实、修正现实或拒绝接受现实,执意强调坚持某种行为去获得自我欲望的满足。例如,一位小女孩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愤怒,为了威胁父母,她坐在自己床边,闭上双眼,屏住呼吸想要父母接受她的要求。结果,她的脸变成了蓝色,差点真正停止呼吸。这种信念便是排拒性信念。
张仲君
教育孩子 其实是在教育自己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我们问题的投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绩焦虑不安,却忘了自己也时常懒散不堪;他们要求孩子多读书、多学习,自己却沉迷于手机、电视,无法自拔。 这样的教育方式,又能给孩子带来多少正面的影响呢?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爱,那么孩子自然会从中汲取到成长的力量。 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完善自己。 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束缚孩子,而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引导他们。 当你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你就会发现,孩子不是来接受改造的,而是来唤醒我们的。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我们看清自己,治愈自己,完善自己。 也许,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功课。 人民日报的一段话:“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这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并非简单的灌输和要求,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未来。 我们不需要刻意去改变孩子,只需要做好自己,成为孩子心中的那道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放下改变他人的执念,从改变自己开始。 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妈妈情绪稳,三观正 一个好爸爸是孩子一生的底气,抵得过所有伟大的教育! 很好的内容与大家共勉
马玉琢
郭佳丽
我们不愿意为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负责 总是想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 更期待别人救赎自己 没有任何别人能救赎自己 能救赎自己的人 只有自己
邱蕾
好朋友是柔软剂,是充电器,是糖果巧克力
于敏
不是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命运, 而是你的决定,调整了你的方向。 最终你的行动,改变了你的命运!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