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憎恨和生气是对自我的惩罚。当你释怀的时候,事实上你是在对
那晓旭
憎恨和生气是对自我的惩罚。当你释怀的时候,事实上你是在对自己施以善意。最重要的是,学会原谅自己。每个人都犯错。只有通过我们的错误,我们才慢慢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更强大,更好的人。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杜迪文
认真生长的雨中小橘橘 到冬天就是自己最丰饶的时候了 现在好好地吸收能量啊
王倩倩
冯二玲
第305天 自 我 概 念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概念,心理学家发现,如果自尊低,各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对待或引导?最好是具体做法的内容也不一样。 4岁以前的孩子尚处于形成自我概念的时期,早期的自尊几乎完全来源与他人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父母关注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孩子就不仅认识到,并感觉到“我可爱,我值得别人爱”。如果父母忙,没时间,给孩子的反馈也都是负面的,如“你不懂”“你还小,你不会”“你太傻了,怎能这样……”孩子会形成“我不重要,我总做错,别人喜欢我吗”等消极的、困惑的自我形象与自尊。 4-7岁的孩子的自尊会稍微高于他人的评价,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孩子的自我膨胀期,也有的人认为这时的孩子期待别人给自己更高的评价,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表现,讨人喜欢。家长一定要注意,在这个阶段要给孩子准确、恰当的评价反馈,既不要助长了其膨胀的趋势,也不要打压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心灰意冷并形成“我努力了,别人也不喜欢我”的低自尊概念。 8岁起的孩子的自我评价开始越来越接近别人的评价了。 11-14岁的孩子开始更重视同伴的评价和关系,例如朋友多,受同学推崇(而不是老师喜欢)等成为自尊的更重要的内容。 13-18岁的孩子,尤其是女生也会对外貌、打扮等非常看重。 16岁左右很多孩子开始关注自己是否有“异性缘”,是否被异性喜欢,也是自我评价的标准。查尔斯·库利早在1902年就提出,我们尤其是孩子,对自我概念、自我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镜像自我”来构建的,即别人眼中的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镜子虽然也许有灰尘,也许并不平整,但照得多了,我们对自己的相貌自由比较准确的了解。作为镜子的他人,可能有偏见,可能愚笨,但大家总体对我们的评价会有其一致性的成分。对于孩子来说,镜子可能只有两个——父母。所以,父母给予的反馈评价,尤其是客观真实的评价,就像平整明净的镜子,能帮助孩子建构正确、正向的自我形象。父母在后来帮助孩子分析他人给予孩子的反馈,也有助于孩子学会辨清真假信息,建立良好的自尊。虽然自尊的形成不是只缘于父母对孩子的“对待”,但却有极重要的相关关系。
韩淑英
2022.12.29.连续分享第23天 我们的思考模式,决定了我们的应对
当你带着一份期待进入关系中,你就希望对方做出你想要的回应,没有被满足时,我们就会用原生家庭习得的方式回应对方,可能是指责,超理智,当对方感受到这样的感受时,也会有自己的模式应对,以此来保护自己! 这个时候的两个人,完全没有在同一个人事件上,而是陷入到自己过往的影响中!这样的沟通模式,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只会造成新的问题产生!朋友们,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吗?
刘淑珍
人生三件事:1自己的事.2别人的事3老天爷的事 人生三种情:1爱情2亲情3友情 人生困扰:1名2利3情
张亚庆
【猜忌与保证】自身不安全,便极易越过关系边界,直接把焦虑投放到伴侣与他人的关系中,并焦灼于弄清(侦察、诘问、威逼)自身视野外的事。这种猜忌,很难敞开在伴侣间探讨、分享,几乎是个禁区。要求伴侣提供保证来减轻相应焦虑,相当不智;更糟糕地,它反而易于造成关系隔阂,把伴侣推向别人怀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