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第165天 如何运用幸

冯二玲
第165天 如何运用幸福小窍门为幸福而努力 幸福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而舒适感则是幸福的敲门砖,幸福从舒适感开始。感知力是幸福的基石,对当下的感知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升华和圆满是幸福的最终状态。 如何运用幸福小窍门为幸福而努力呢? 首先,打破一成不变,给生活创造小美好。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上班下班,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无趣,毫无幸福感。所以,我们需要时不时给生活创造一点小美好,注入新鲜的感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生活创造小美好呢?其实这很简单。比如说,下班回家的路上,花点时间买一块蛋糕,作为一天辛苦工作的犒赏;或者,不急于直奔回家,约上男女朋友一起去看场电影等等。这样的小变化,能让连轴转的工作和生活有个小停顿,能让我们喘口气,也能给自己一点感知幸福的时间。 上述的小窍门有助于设定目标,创造生活中的小确幸。但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许多人希望能立竿见影,而如果他们付出努力一段时间之后没有效果后,就会开始泄气,进而怀疑幸福。其实,幸福的构建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种植幸福需要耐心,不能一蹴而就。 幸福就像园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种植幸福需要耐心,正如种花一样,我们要给幸福播种、灌溉、除草,每一样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而且,并不是播种了,就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收获,有时收获可能会很少。其实,我们个人的发展是一条波浪式的曲线,有起有伏,呈现缓慢的上升。就像我们会经历挫折和低谷,随后重新振作,然后继续追寻幸福一样。虽然会有失望,但从长远来看,只要努力创造,幸福终将到来。 以戒烟为例,许多人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会制定戒烟戒酒等幸福计划。如果在一次气氛很好的宴会上,有人倒酒给你,为了应景,你喝了,你会因此认定自己是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并放弃这项计划吗?事实上,你不必因为这次失误太过沮丧和自责,也不需要因此中断计划,让它彻底走向失败。相反,你应该继续坚持,为最终的幸福而努力。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给幸福更多的耐心,不因一次小失误而放弃整体,幸福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除此之外,构建幸福还有个小方法:观察幸福的人,进行“社会化学习”。 什么是“社会化学习”?即当我们不明白如何获得幸福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到社会中去,通过观察,向那些已经在幸福之中的人学习。因为,说不如做,那些已经收获幸福的人最具有说服力。而且,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幸福的人能为我们提供榜样的作用,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幸福的生活方式,学习到幸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这往往比光说不练的劝说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导更加有效。 我们乐观地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并不是指逆来顺受,把所有不幸的事都硬想成幸福的事情,例如被家暴,被骚扰时,也要懂得说不,远离恶人和不快的事,这也是幸福所必需的智慧。 来总结下三种构建幸福的小窍门。首先,若我们能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为生活创造一些小美好,我们能收获的幸福将更多;其次,幸福并非一蹴而就,种植幸福需要耐心,不要因为小失误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此外,观察幸福的人,进行“社会化学习”,这是培养幸福智慧的绝佳方式。

3温暖
2回答
奥特曼
温暖了
评论
张美林
3年前
学习了

相关回答
朱丽娜
研究表明,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中,会有大约10%的人在创伤后罹患PTSD,在他们身上会出现一些相似的症状: 1.闯入性再体验: 在创伤事件后,关于创伤的记忆会反复地、非自愿地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中闯入。 例如反复的记忆闪回创伤画面、持续做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噩梦等,患者感觉好像创伤性事件再次发生一样,无比痛苦而又无法自控。长期以往,严重者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心理失调的表现。 2.进入回避模式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患者会极端回避、远离任何可以勾起创伤经历的场所、事件或者物体;回避与创伤相关的想法和感受,避免触发症状,而这些回避行为可能干扰患者正常的社会生活与学习。这种逃避性的行为会在初始时可能会暂时降低恐惧水平,可是却会强化了逃避行为,强化了条件反射,造成恐惧和焦虑的持续。 3.思维与认知的改变 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后,思想和感知可能会有负面的变化。总是认为自己不安全,感觉很难过,也对曾经的爱好失去了兴趣。 4.应激反应 患者如同惊弓之鸟,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会更敏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会更加频繁和剧烈。 而一根常常紧绷着的线迟早会断,即便没有箭射出却还是在弓声响起时被惊吓致死的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耗尽了他们的心神,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

王胜
情绪勒索者常用的三种手段之二 第二种手段是:“归于病态”。 我们不按勒索者的要求做,他们就会指责我们神经质、性格扭曲、歇斯底里。最令人气恼的是,勒索者的行为毁掉了一直以来积累下的信任。 归于病态会经常出现在爱情关系中。一个人希望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承诺。要是这样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勒索者就会质疑我们到底会不会爱。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地证明自己懂得爱,也值得爱。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当别人爱我们时,我们也应该去爱对方,要不然,这就是我们的错。 归于病态如果来自一位权威的人物,就会特别有杀伤力。由于权威人士的光环效应,我们理所当然认为他们会敞开胸怀、正直地对待我们。但是有些傲慢的“权威人士”是不能被挑战的。他们是专家,所以他们不容置疑。 归于病态瞄准我们难于防御的地方进行攻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别人批评攻击自己的技能,或者已有的成就时,防御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到处都可以找到确凿的外部证据来证明我们的能力。 但是,当情感勒索者告诉我们,有某种心理缺陷时,我们或许会认为他们所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对自己是无法做到完全客观的,因此,很多人会害怕自己真的有某种心魔,而这正是归于病态者可以利用的。就如同角色塑造,归于病态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判断、智力和品格缺乏自信。不过归于病态的危害性更高,它让我们对自己心智的完善产生了怀疑。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