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你有男朋友,又感觉像是普通朋友,没有鲜花,没有浪漫,没

孙三丽
你有男朋友,又感觉像是普通朋友,没有鲜花,没有浪漫,没有惊喜,他明明存在,但你感受不到他的爱意,你尝试着在他的冷漠中寻找他爱你的痕迹,却忽略了其实他根本不爱你,也不在乎你。他只是需要你的时候才会找你,你日常的分享欲没有得到回应,你的小情绪他视而不见,其忽略你的感受,对方就像一个陌生人,事不关己髙髙挂起一样沉默,明知你会难过,会睡不着,也不哄,不解释置之不理,第二天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反而觉得你无事生非,没完没了,不健康的恋爱关系真的让人感觉好累好累!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萍
这个世界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有父母给自己的规则,有学校里的规则,长大后,也有社会里的规则。 它们会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而且还会有人在一旁不停的提醒着你,让你不要做出任何出格的事,让你在某个范围内活的循规蹈矩。 那么一个人就会很难活出自己,他会慢慢地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如果超出了别人设定的标准,他就会变得手足无措,觉得自己是在犯一个很大的错误。 而这也就很容易形成“假自我”的人格,这个假自我,也就会成为让一个人活的痛苦的主要原因。 因为有着假自我特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从别人的感觉出发,不能按照自己的感觉来,但每个人都会想要活出自己的生命力,当这份活力总是处于憋着的状态,就会给自己带来内耗。 有一个词叫做“亲职化”也称为“父母化”。是说儿童和青少年超出自身发展水平,过早地扮演着父母的角色,让关系中处于一种本末倒置的模式,去承担太多不属于自己这个年龄范围内的责任。 而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中长大之后,就很容易导致一个孩子成长得过于懂事,善于讨好,过度担责,过度负责,压抑住自己的生命力,被规则束缚住。 就如武志红老师说的:“懂事,本质上是一种虚弱,如果一个孩子太懂事,这就意味着他很容易被规则给束缚住”。

郭红玲
心理学家埃利斯把脆弱称之为“不能忍耐症”,即脆弱意味着一个人挫折耐受力低下。 这并不是错误,没有人生来就有很强的耐受力,关键是了解耐受力低下背后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一般来说,有这三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容易感到脆弱。 a.应该思维 认为事情“本就应该”如何,“不应该”出现其它的情况。 比如生活本应是轻松自在的;付出努力完成的事应该完美无缺;人人都应该对别人怀有善意;谈恋爱后应该和所有异性保持距离;结了婚应该生孩子等等。 但事实上,生活总是与困难挫折相伴;再尽心尽力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并非所有人都以善良为第一准则;恋爱与结婚后的生活方式,是两个人共同商定的。 如果我们坚持“应该思维”,不根据实际场合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处处碰壁,产生挫败感。 b.绝对化思维 认为事情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 比如我如果没有做到最好,那我就是最差的;我如果没有错,错的一定是对方;一个人做了好事,就是绝对的好人;一个人做了坏事,就会被盖章成坏人。 在这种绝对化、非黑即白的思维下,我们往往会处在极端的情绪中,要么是极端的亢奋、认同,要么是极端的挫败,这种挫败常常发生,就会让人更容易脆弱。 c.灾难化思维 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认为结果是无可救药的。 夸大是我们思维的一个特点,当我们高兴的时候,看到所有的东西都会很开心;当我们伤心难过时,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很伤感。 这种夸大的特点就导致了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把它想象得更糟糕。但是,不管这种感受有多真切,我们都要提醒自己,这只是一种夸大的假象。 我们所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 所以,当有一天遇到的事情让你感到很脆弱,很无助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脆弱?我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当前发生的事情的? 不同的思考模式造就了在同样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更脆弱还是更坚强,是容易崩溃,还是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