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要实现来访和咨询师共同制定的目标,倆人都需要一些特质,推
梁静璋
要实现来访和咨询师共同制定的目标,倆人都需要一些特质,推动心理咨询持续一段时期。尤其,在咨询的艰难阶段,这些特质尤为可贵。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
心理咨询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烦恼的事情来了,我不关注它,让它发生,不是压抑、逃避,而是接受它的发生,——如其所是的发生,然后如其所是的离开。 而我们更多的选择,是有意识的去做快乐的事情,去和生欢喜心的人聊天,去看喜欢看的电影,去听美好的音乐,去看美好的风景,让自己感动,让自己特别感触的那些画面和声音,这就是智慧。
孙清杰
生活就是泥沙俱下,就是鲜花和荆棘并存。尊重生活本来面目,接受一个完整统一的真实世界,由此决定自己矢志不渝的目标,也许是应对分裂的法宝之一。
徐晶
当我去跟别人讨论感情时,我需要用头脑解释给对方,爱的样子,爱的观点,爱的感受。 但在另外的维度,爱就像太阳一样的存在状态,东升西落的笃定,没有差别的给予。 但我们总在讨论的爱是,萤火虫有限的没有温度的光,必须盯着它才看得见。 有时候以为在选爱人,其实在选择活着的状态。
王红丽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家族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仿佛被命运操控,同样的经历常常会在家族中不断地重演,同样的伤害一代代流传。从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家族情结。曾经发生的事,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会一代又一代地影响下去。
陈磊蕾
“知难行更难”,将认知与行动的难度层层递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实:无论是理解问题还是付诸实践,都可能面临巨大挑战,而行动往往比认知更需勇气和毅力。以下是对此的拆解与思考: 1. 认知之难:突破思维屏障** “知难”可能指向两种情境:一是理解复杂问题的艰深,二是承认自身局限的痛苦(如意识到惯性思维的错误)。这种认知突破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的反思,如同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承认无知恰恰是智慧的开始。 2. 行动之难:跨越现实鸿沟 行动面临三重阻碍:**惯性阻力**(舒适区的引力)、**资源约束**(时间/能力/支持的匮乏)、**结果不确定性**(无法预知成效)。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倾向于选择低能耗路径,这解释了为何改变习惯如此艰难。例如,明知健康饮食重要,却难抵即时满足的诱惑。 **3. 破局之道:构建知行飞轮** - **微观切入**:将大目标拆解为“最小行动单元”。想写作?从每天写50字开始;欲健身?先完成5分钟拉伸。微小胜利能激活多巴胺,形成正反馈。 - **环境设计**:减少行动摩擦力。若想专注工作,可物理隔离手机;要规律作息,可设置定时关灯系统。行为科学家BJ Fogg指出,环境设计比意志力更可靠。 - **认知迭代**:建立“行动-反馈-认知升级”循环,正是现实困境倒逼认知突破,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4. 终极价值:在不确定中创造意义** 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明知巨石会滚落,仍不断推石上山,加缪解读此为“赋予荒诞以尊严”。当我们在“知难行更难”的困境中持续行动时,本质是在用实践重新定义难题——或许答案不在终点,而在攀登过程中对自我认知的刷新与超越。 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明知难为而为之”的时刻。每一次跨越知行鸿沟的尝试,都在重塑大脑神经回路,使曾经的“艰难”逐渐变为“可能”。这或许就是人类文明在认知与实践的螺旋中不断攀升的底层密码。
王义丽
先做人,再做事;先健康,再学习;先独立,再创造,先趣味,再累积。求稳,求积累,求乐观,求格局,求长远。 来访者的灵魂是充盈还是枯竭,才是未来的关键。 内心充盈拥有着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掌握的是打开自己,认识自己的方法,最终也将拥有改变自己的能力。自发的灵魂觉醒、思想升华、人格独立、思维敏捷,无比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自然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让生命最大程度的绽放。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