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成长的路径 我们的每一次成长是从探索自己开始。思考自己为

冯红艳
成长的路径 我们的每一次成长是从探索自己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抑郁、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对人生无能为力。用病态的强迫不停的思考自己,直到沉入人生最暗黑的部分,然后再次慢慢的爬出来。 不疯不成魔,不病又怎么懂病! 沉浸在疯狂的道路上才明白“病态”部分的至纯至美!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郭朋雅
以下3种,就是我们常用的方式: 我变优秀了,ta就会爱我了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到处都不如别人,逼自己努力上进、苛责、嫌弃自己,害怕被别人嫌弃。 我无条件付出,ta就会爱我了 不认为我值得被爱,用付出换取爱,陷入“拼命付出→失望抱怨→关系破裂”的怪圈。 我拼命爱ta,ta就会爱我了 不自觉得讨好他人、降低自己,只有满足了ta的需求,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感觉自己是被爱着的。 ta可能是父母、伴侣、朋友、孩子、同事等的任何人,唯独不是自己。 但是,这样真的能换来想要的爱吗? 并不会。 不断取悦别人,向他人证明自己,为别人而活,你所有的付出和成果都只是交换和消耗,这种价值感很脆弱,一旦你收到不符合期待的反馈,或者出现比你“看上去更好”的人,你的自信心就一击即破。 而想要维持这种现状,只会让自己更疲惫,被苛责、否定、攻击自己的声音充斥,感受不到他人的重视和关心,陷入困境,无能为力。 这些错误认知、不自信、怪圈,最终都来自一个核心的点:你不够爱自己。 但爱自己究竟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对自己好点、买好东西犒劳自己,吃好穿好……就是爱自己了。 从心理学看来,这些都并非“真爱”。 爱自己,包含了我们潜意识深处的3个核心自我信念: 1. 无条件的自我接纳,不自我苛责,淡定从容; 2. 足够高的自我价值感,不自我攻击,自信有主见; 3. 发自内心的配得感,进入任何关系都不惶恐焦虑,安全感强…… 这些都建立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当我们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破除潜意识深处的负向信念,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我们才能做到爱自己。 难怪杨绛先生曾在100岁生日时感叹:“世界终归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拥有这样的觉察力,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需要对人性有丰富的洞察,对生命有足够的尊重,以及深厚的心理学沉淀、丰富的人生阅历。 这样的人,内心富足,活得自在,婚姻甜蜜、关系舒适、孩子幸福。

王义丽
付出收获

赵莎莎
很多人一直觉得强迫症无非就是出门总觉得自己忘带钥匙,或者关了车门以后又拉好几次,总害怕没关上,或者洗手的时候洗很多遍,怕洗不干净。觉得这些情况对生活影响并不大,或者强迫症跟我们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直到发现身边有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因为强迫症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关系,才发现原来强迫症距离我们如此密切,而且它影响的范围如此之广。 首先大家要知道,人群中患强迫症的比例是1/50,也就是2%的人都会有程度不一的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表现有大量相似的部分,大量的强迫症都有一致的地方,但是又会有些许的不同。最核心的相似点是什么呢?强迫症患者一定会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就是你的脑海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请自来的念头,当它进入大脑以后,你很难清除它,这种不请自来的强迫念头就叫作强迫思维。而这种强迫思维会引导你一定要做一些事,让你感觉更舒服。那些能够让你感觉更舒服的行为,就被称作强迫行为。 比如你总觉得自己没关窗户,你的应对方法可以是走开。但如果你走开了,你会觉得不舒服,你的心里就觉得很难受,总觉得家里会进小偷,所以你就会反过身再把它关上。再关了一次窗户以后,你走了一段时间,觉得窗户好像没关紧,然后再回去一趟,又关了一次窗户,这就叫作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之间互相助长,最后严重起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