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过度承担别人的人生责任时,实际上是一种越位的行为。 每
张丽坤
过度承担别人的人生责任时,实际上是一种越位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课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的去帮助Ta人,而不是把挚爱之人的命运背在自己的身上,剥夺Ta们行走的能力。 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能够在家庭中活出自己该有的角色,就是对家最深刻的爱。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林永青
叙事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来访需要积极参与。 最开始的时候是需要积极参与探索【那个问题】的样貌。 比如:长什么样?面目狰狞?还是奇怪?寡淡?什么颜色? 比如:爱说什么话?有什么语气说话?都爱什么时候说话?声音大小?音色像什么? 又比如:喜欢做什么事影响你?突然袭击?还是蓄谋已久?捣乱你?还是绑住你的手脚不让你动? 还比如:你可以推测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什么是它的同盟、后勤? ……等等等等 我们了解了【那个问题】的性格特点、行事作风,以后可以一起给它起个名字,或者把它的样子画出来。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这就是和我一起进行叙事心理咨询实践时,作为咨询师的我,会邀请你做的事儿! 积极参与【那个问题】的“质询会”。
蔡善根
三种思维与心态,往往决定您是否走出自己的困境 有时我们在自己人生困境中迟迟走不出来,并不是当下发生的事情,而是与我们的心态与思维息息相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人生中把我们拖入人生困境的是我们所思所想,因为我们狭隘的思维,会让我们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与动力,一直消耗我们的激情与动力,直到毁灭自己的人生。 第一、陷入绝对化思维,习惯性说,“总是” 每次遇到问题或者不幸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下意识的告诉自己,为什么那个倒霉的人总是我们自己,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而习惯性说总是的人,喜欢用绝对化的概念来总结自己的经历。比如自己遇到不好的男人,然后就推倒为这个世界没有好男人。 当我们怀有悲观的希望去面对自己人生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会让我们陷入到这种自证预言中去,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的运气和好的人。而要改变现状,我们从现状开始就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说话方式。 不要习惯性说总是,我们可以说偶尔,比如遇到不好的男人,我们说我们偶尔可能会遇到一个渣男,但是并不代表我一直会遇到渣男,我相信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男人。 当你发自内心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你看待问题也会更客观,从而走出自己人生困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幸福。 第二、陷入习得性无助,不相信自己 人的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我们得以掌控自己的关键。但是许多人可能在人生成长与经历中,慢慢信心对散失殆尽,他们变得不再相信自己,从而迷失自我。 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就是最痛苦与迷茫的时候。我们就像一艘失去舵手的船,在海洋中随风飘荡,这是非常危险的。 无论生活发生什么,我们首先要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学会相信自己,就需要破除内在的习得性无助。 何谓习得性无助,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定律,讲述的是一个人一旦被人打击多了,或者失败多了,就会陷入到自卑自怜的状态。 而要走出这种无助,我们必须找到自己自信的根基,并且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好一件事,这是找到自己内心定力重要方法,也是挽回我们信心的关键。 当我们能够回归到内心,看到自己内心力量的时候,你就慢慢拥有了自信去面对生活的一切。即使你在海洋中遇到再大风浪也不怕,因为你已经能够找回自己人生定力与主动权。 第三,做出过度的牺牲,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从心理学上来说,我们首先要承认自私与爱自己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陷入自己人生困境,被别人过度索取,而不懂得拒绝,是我们默认允许别人这样做的,我们从内心可能认为别人的幸福要由我们自己成全。 比如有些人为了做一个好人,不断牺牲自己的感受,这种牺牲,却让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存在,仿佛一切都是为别人活着,失去自我的感受与牺牲,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疲惫与不堪,更找不到人生存在的意义。 所以无论曾经的你有多好,首先要恢复与承认自己的感受,对身边过度索取的人说不,这样才能夺回你的主动权。 前不久有一个人跟我留言,自己的父母逼着她让她给钱为弟弟买房,并且以亲情断绝的名义威胁她,而她在这种亲情的绑架下,非常的难受。 而我的建议就是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无论关系多么亲密,我们都要学会拒绝,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也很重要。 有时我们的过度牺牲并不一定会换回别人的尊重,反而会让他人理所当然。而你的适当拒绝,就是告诉对方,你的感受也是重要的。 我们人生中的每个困境都是提醒我们,有时让我们陷入困境并不是当下的事情,而是你的思维与心态,当你转换思维与心态的时候,你就会豁然开朗,用自己的智慧去掌握个人的幸福。
刘景红
你这份报告写得很好。 你很细心 你这人真不错!昨晚开车送我回家。 赞扬也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因为在赞美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者的位置。研究表明,如果经理赞扬员工,员工就会努力工作,在学校中老师表扬学生。学生结会认真学习。但我相信这类的表扬无法持续的发挥作用,一旦意识到经理和老师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纵他们。员工和学生很可能会造成逆反心理。如果我们利用赞美来施加影响对方,还可能误解我们的意思。有一个故事又为印第安人对另一位说,看着我现在用现代心理学来调教马。接着他领他的朋友走进他的马大声的说道我的马是整个西部最快最勇敢的马。那匹马天浩十分悲伤,喃喃自语怎么办呢?我的主人抛弃了我,他买了另一批整个西部最快。最勇敢的马。所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时,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是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那晓旭
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非常渴望独立,也希望自己可以对更多事情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这个时候,父母也要与时俱进地成长,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而不要总是约束和限制孩子,更不要不假思索就强求和命令孩子。 当孩子总是躲着父母的时候,明智的父母不会不由分说就责怪孩子,而是会在与孩子沟通之前先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哪里说得不好或者做得不对,才会让孩子刻意躲避自己。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愿意与父母亲近的,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最依赖和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是为何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反而与父母渐行渐远了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没有和孩子同步成长,导致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被孩子嫌弃,也遭到孩子的反感,甚至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正因为如此,孩子才会想要远离父母,躲个清净。要想当好父母,“每日三省吾身”是很有必要的,你做好准备了吗?
包婷
你的世界其实来自于你的认知,调整自己的角度和看法,遇到事情从容面对,允许一切发生。 静随心变,你看到的东西就是心的显现!一切的发生,都是我内心的投射
别人眼中的我不是我,我眼中的我不是我,我眼中的别人才是我!
史胜果
很多人在感情中无法自拔,大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幻想,很多咨询师会说要向内求。那怎么向内求呢?比如你喜欢对方什么,就把那一点学过来,学会,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当你也拥有某一种令你着迷的品质或者技能,你就不会向外所求了。而且你也会在每一次伤害中获得真正有用的成长,脱敏就是很痛苦,就是要一次次去面对那些伤害你的人和事,但是你在心里的每一次学习的过程就是在长大,爱是流动的,人也是,你只是作为一个载体,感受了别人爱你,靠近你,离开你。而你把那种品质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你也是留住了他,别太执着于人类,多爱每一刻的自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