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不是因为有了很多时间才能完成很多事,而是内在有了足够的空

王欣梅
不是因为有了很多时间才能完成很多事,而是内在有了足够的空间允许很多事以有序无序的发生 心理空间足够大,就会突破时间的限制。

3温暖
0回答
思甜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李萍
人生中,有没有哪一刻,你也有过这样的怀疑:我的妈妈好像没有那么爱我? “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我做什么都不对,她总喜欢否定我、批评我,总在找茬挑刺,总情绪爆炸地冲我嚷嚷,有时候甚至还对我冷嘲热讽,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 “我妈就是个控制狂,什么事都得按照她的要求来,我吃什么穿什么,包括跟什么人交朋友,一不顺她的心她就开始恩威兼施,逼我妥协,她不爱真实的我,她爱幻想中的我。” “说来好笑,我都不知道她是妈,还是我是妈,从小洗衣做饭照顾她,长大了一发工资就找我要钱,不给就一哭二闹的,真是服气了,她只爱她自己,根本不考虑我的人生。” 不少做心理咨询的人,在聊到母亲的时候,总会泪流满面,爱恨交织地诉说着。在他们耳边总是会冒出母亲或声泪俱下、或义愤填膺、或委屈难过的絮絮叨叨: “我都是为了你好,要不是为了你.....” “你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你为什么不能让我省点心.....” “你能不能为我想想,能不能争口气......” 然后他们就会开始质问自己:是不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妈妈不爱我?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痛处:一面控诉着母亲,觉得自己不被爱,一面又维护着母亲,抱怨自己是不是不够理解她。 每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忠诚,一直都刻在骨子里。一旦开始选择“背叛”,就会痛不欲生。当内心的冲突越来越大,人也就越来越难受,更影响成年以后生活中的种种:比如不会恰如其分地处理关系,不敢勇往直前地追求事业,不懂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潜意识里的不允许。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母爱其实意味着束缚、压抑和窒息。妈妈不再是释放情绪的心灵栖息地,而成了枷锁和羁绊。

唐洁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在他的短篇小说《再劫面包店》中写了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 一天夜里,刚结婚不久的小两口突然醒来,两人都饿得不得了,把家里所剩无几的食物扫荡一空之后,那种饥饿感仍然无比凶猛。 这不是一种正常的饿,妻子说:“我从来没有这么饿过。” 这时,“我”不由自主地回了一句话:“我曾经去抢劫过面包店。” “抢劫面包店是怎么一回事?”妻子揪住这句话问了下去。 原来,年轻时,“我”曾和一个最好的哥们去抢劫过面包店,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面包。 而这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对面包的渴望没被满足。 最常见的现象是, 小时候,我们所产生的但不能实现的诸多愿望,都会在长大后表达出来。 哪怕这些愿望看上去再不合理,它们也仍然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尽管我们理性上意识到了它们无比不合理,却难以摆脱它们的控制,就像中了魔一样。 譬如,许多女子喜欢有暴力倾向的男人,认为那样才有男人味,她们对通常意义的好男子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如果仔细聊下去,就会发现,这些女子通常都有一个暴戾的老爸,挨过老爸的训斥、暴打,受过严格的管教。在她们的心底,一方面对老爸有愤怒,但另一方面又有过强烈的渴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老爸的暴力倾向,让他能对自己好一些。 然而,童年的这个愿望,和几乎所有试图改造父母或其他重要亲人的愿望一样,99%会失败。 于是,这个没有被实现的愿望深埋在心底,仿佛成了一个魔咒,到了成年时发挥起巨大的作用,令她们会莫名其妙地痴迷那些暴力的男子。尽管遭受了许多折磨,但仍执迷不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