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郭朋雅
0温暖
0回答
#
心理咨询
相关回答
刘学影
早上看到一首很有趣的诗,忍不住分享给大家! 人生五章 第一章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第二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惯,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我知道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第五章 我走上另一条街。
肖洁
你每天无论选择做什么, 都会永远失去这一天, 不要在烂人烂事儿纠缠!
王倩倩
王倩倩
总喜欢折腾一番,然后得到一个直接也能得到的答案但是,折腾一番后再躺下和直接躺下真的一样吗? 什么都知道,都经历过,但是选择最躺平的姿势躺下,和什么都没经历过,直接躺下,当然是不同的。 至少前者心不虚,是踏实的,是可以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的,就算有一天不想躺平了,下去捕鱼也能快速回到巅峰不是吗? 后者,可能就只能手忙脚乱了
石萍
孩子遇到问题,家长该如何去沟: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郭红玲
心理学家埃利斯把脆弱称之为“不能忍耐症”,即脆弱意味着一个人挫折耐受力低下。 这并不是错误,没有人生来就有很强的耐受力,关键是了解耐受力低下背后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一般来说,有这三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容易感到脆弱。 a.应该思维 认为事情“本就应该”如何,“不应该”出现其它的情况。 比如生活本应是轻松自在的;付出努力完成的事应该完美无缺;人人都应该对别人怀有善意;谈恋爱后应该和所有异性保持距离;结了婚应该生孩子等等。 但事实上,生活总是与困难挫折相伴;再尽心尽力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并非所有人都以善良为第一准则;恋爱与结婚后的生活方式,是两个人共同商定的。 如果我们坚持“应该思维”,不根据实际场合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处处碰壁,产生挫败感。 b.绝对化思维 认为事情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 比如我如果没有做到最好,那我就是最差的;我如果没有错,错的一定是对方;一个人做了好事,就是绝对的好人;一个人做了坏事,就会被盖章成坏人。 在这种绝对化、非黑即白的思维下,我们往往会处在极端的情绪中,要么是极端的亢奋、认同,要么是极端的挫败,这种挫败常常发生,就会让人更容易脆弱。 c.灾难化思维 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认为结果是无可救药的。 夸大是我们思维的一个特点,当我们高兴的时候,看到所有的东西都会很开心;当我们伤心难过时,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很伤感。 这种夸大的特点就导致了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把它想象得更糟糕。但是,不管这种感受有多真切,我们都要提醒自己,这只是一种夸大的假象。 我们所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 所以,当有一天遇到的事情让你感到很脆弱,很无助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脆弱?我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当前发生的事情的? 不同的思考模式造就了在同样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更脆弱还是更坚强,是容易崩溃,还是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