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个人能不能hold住别人的否定,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容许

袁升君
一个人能不能hold住别人的否定,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容许度有关。假如我们的内心容许度低的话,别人一旦批评你,你会想:“我能对你很好,但是你不能批评我,我很讨厌别人的指教。”这样想的话你就很会对别人的批评感到生气。 通常,这种被否定容许度很低的人,他们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会竭尽全力去追求完美,因为TA认为,我做得越好,你就不会否定我。TA会用“把这件事做完美”这样的方法,来防止别人否定自己。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416天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传习录》中记载,有人就“有所怨恨”一说向王阳明请教。先生指出:“像怨恨等情绪,人的心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一点也不可以有罢了。当人怨恨时,即使是多想了一点,怨恨也会过度,这样就不是心胸宽广无私了。因此,有所怨恨,心就以难保持正直。如今,对于怨恨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心中不存一分在意,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无私,从而实现本体的中正平和了。”意思就是说,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所以,对于这个世界的种种, 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实现真正的豁达。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王阳明讲,不要着一分意思,就是要开阔胸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淡定。天地何其广阔,拥有宽广的胸怀,我们便能在其中自由地翱翔。  有句话不是说吗?如果不能改变世界, 那么就改变你自己。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不是让你去顺应世界,同流合污,而是培养自己阔达的心胸。允许自己看不惯的, 不喜欢的人存在, 但是也不会被他们所改变。  心胸狭隘只会给人带来无穷祸患,而心胸宽广则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慰藉心灵。无论是为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争取到发展的机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只有时刻保持宽广的胸怀,心存一份豁达,才能放下怨恨,重拾笑颜;才能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共同进步。也许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心中的豁达就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史冬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精神内耗的时候。 事实上,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是需要耗费精神能量的,但如果我们把精神能量没有全部用在处理问题、做事情上,而是用在了其他地方,比如用于焦虑、瞻前顾后上了,那么就会形成精神内耗。 所有的精神内耗都源自未被满足的需要。比如备考的人有时候会很焦虑,经常不停地想:如果考不上,我所有的付出就白费了,我就完蛋了。这可能是来自对安全感、价值感的需要,相当于,考不上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这很可怕,考不上就说明我太笨了,我是没用价值的。 但需要是一切行动的内驱力,为什么有的人在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比较少内耗呢?其实精神内耗除了未满足的需要这个土壤,还要有不合理信念来作为养料。 第一个不合理信念是灾难化思维,很多精神内耗的人都特别擅长把事情朝坏的方面想,而且不考虑证据。比如我今天要是交不了方案,领导就会不满意,就会给我穿小鞋,我就会在这个公司待不下去,然后我就得再找工作,又得重新开始,一切积累全部作废,时间耗费了,我也不再年轻,没有竞争力,新工作也不会有成绩,这辈子就完了……由这么小一件事引申出这么多灾难的后果,但事情真的会这样吗?他们并不会去求证。 第二个不合理信念是非黑即白。比如只要有人不喜欢我,就说明我很差劲,他们很少有中间想法:一个人不喜欢我,难道不会有其他人喜欢我吗?我很差劲,到底有多差劲呢?会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人吗?答案显然不是。 第三个不合理信念是破唱片效应,好像自己就卡在一处,不能继续了。比如,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好像只要过不了这个坎儿,就没办法了,无限循环。 那么怎么破除这种精神内耗呢?简单就是破除这三个不合理信念。 第一,在出现灾难化思维后,去有意识地找到反例,或寻找可以推翻这种假设的证据。 第二,在出现非黑即白的想法时,扩大范围、拉长时间,尝试站在更广大的时空里看到更多的可能。 第三,在被卡住的时候,努力走出一小步,不要总是问自己我该怎么办,而是问问自己,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知道怎么办? 其实我们也不必过度在意精神内耗,因为它本身是可以帮我们看清自己的需要,理解自身的应对模式的,是有意义的,只有精神内耗过于严重,我们才需要进行调整。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