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在原生家庭中被迫戴上“面具” 然而,施与原生家庭之伤的父

周庆红
在原生家庭中被迫戴上“面具” 然而,施与原生家庭之伤的父母却不懂得欣赏或者不珍视儿童的天然特质,甚至可能故意忽视或者厌恶表现出这些天然特质的儿童。 父母冷漠、负面的态度,令儿时的我们为自己的天然特质而感到痛苦和羞愧。正如美国精神科医生范德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说的那样:“儿童无法选择他们的父母,也无法理解他们父母的情绪变化(例如忧郁、愤怒、心不在焉等)和行为与他们无关。儿童只能让自己适应他们所在的家庭,这样他们才能活下去。不像成年人,他们不可能寻求其他权力部门的帮助,他们的父母就是“权力部门”。他们不能出去租一个房子自己住,也不能搬去和别人一起住,他们只能依赖他们的养育者。” 因此在施与原生家庭之伤的父母面前,我们只得被迫戴上一副面具,遮住自己宝贵的天然特质,扮演起一种家庭角色,来适应无法尊重真实自我的家庭环境。这面具不由得我们自由选择,也不能灵活变化,只能依照着父母隐性或者显性的需求来创造。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朱丽娜
有时候我们不必太计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坏结果。而是先用一种自我赋能的方式,让自己有力量解决问题。这样一来,问题得到解决,自信和活力也得到保全。 想要做到合理的“甩锅”,我们需要: a.不去抱怨他人,停止责怪自己。 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的归因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归因,归因于自身;一种是外归因,归因于外界。这被称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内归因,是很多人自我PUA的源头。冷静的外归因,真的能减少很多心理包袱。 b.学会“自我关怀”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是心理学家Kristin Neff提出的理论。 它是指:处在糟糕、痛苦的状态中时,能够安抚、关心、照顾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管现状有多糟糕,都积极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应对方式,能够保护我们远离自我批评、自我否定。 c.积极“体验自我”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是指由此时此刻的体验和经历构成的一种自我。 这种自我比较强大,让我们有能力活在当下、活出自己。比如,没有生长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那就努力创造一个。换一份更有动力的工作;搬出糟糕的原生家庭;工作之余做一些提升幸福感的事;和互相喜欢、信任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不恐惧过去,也不焦虑未来,只需要把握现在的一切。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能体验到更多“小确幸”,进而有动力创造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