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无法感受自我价值,导致无法尊重子女的价值 毒性羞耻感让

周庆红
◎无法感受自我价值,导致无法尊重子女的价值 毒性羞耻感让人无法感知自己的个人价值,因此他需要通过不断达到外在的条件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借着对比他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功”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羞耻感。当一个人的自尊心不能形于内,反而求于外时,他的自尊心就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中。在取得外界认可的成功时,他会自我膨胀,而失去了外界的肯定后,他会感到人生一败涂地。 有些父母的自尊心正是如此。当他们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作为人的价值时,他们就无法客观地尊重子女作为人的价值。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史冬英
谁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但获得并维系美好的亲密关系并不容易,其前提就是你和伴侣都要是一个成熟的人。 所谓成熟的伴侣,大概有这样几个标志: 1、容易沟通。一方面他能够真实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他也能理解到你的想法和感受,遇到不同意见,可以就事论事,兼容并蓄。 2、自我认可。他对自己有充分的认同,因而不会过度敏感,开得起玩笑,经得住基于事实的批评,也愿意在犯错后坦然承认并道歉,不会疑神疑鬼,没事就要求你证明爱他。 3、宽容。这种宽容是基于他深厚的爱和理解,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因而不会和你斤斤计较,也不会对你挑剔指责,更不会要求你变成他期待的样子。 4、尊重。他能坦然说出自己的担心、恐惧,不会玩情感操控的把戏,也不会回避问题,搞冷暴力,同时他鼓励你真实地做自己,他会用对待自己的原则对待你。 5、高安全感和边界感。他能够智慧地设立让彼此舒服的边界,并充分尊重这个边界,他既可以享受两个人的亲密,也可以找到一个人的快乐。 6、充满正向的力量。他就像阳光一样,在你处于低谷时陪伴你、鼓励你,在你得意忘形时提醒你、鞭策你,和他在一起,你会产生一种自发的想要变得越来越好的内驱力,而事实上,你也确实能够感觉自己成为了你想成为的人。

张迪
二、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的具体目标 20世纪80年代,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初中生约占15%,高中生约占19%,大学生约占20%。近期的一些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但也有大部分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一项涉及我国6个省份(江苏、山东、湖南、河北、四川、甘肃)5236名小学生的调查显示,4.6%的小学生生活得不愉快,5.7% 的小学生对自己做否定评论。因此,除了针对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关注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 (一)如何理解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 《纲要》将具体目标中的“心理障碍”修改为“心理问题“,这一修改体现了对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概念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非绝对的概念,而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之间的一个连续体。如果将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作为这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一是正常心理或健康心理,即心理健康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二是一般心理问题,常表现为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扰;三是严重心理问题,即心理障碍。正如前文所述,中小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多是发展性问题,随着心理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这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在具体目标中使用“心理问题”的表述更为恰当。 其次,使用“心理问题”的表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严重程度而言,与“障碍”相比,“问题”的严重程度显然更低一些。因此,使用“问题”的表述既可以降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顾虑,帮助他们树立在遇到问题后及时求助的意识,也可以防止这些学生被贴上“心理障碍”的标签,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冯二玲
第266天 四 个 社 交 礼 物 第一个社交礼物叫赏识,这很好理解,每个人都喜欢被欣赏被肯定,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能直接或者间接,告诉某人,她很有才能、很有趣、很聪明,很有魅力,她通常就会感觉自我良好,并且对自己的人格感到骄傲。 除了赏识,第二个社交礼物,叫做联系。它又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你们的“共同点”,也就是你们的相同之处,比如说,有可能是:你们相似的朋友、相同的兴趣、相似的观点,举个常见的例子,你说:“我喜欢昨天上映的这部新电影”,对方回答:“嗯,你说得对,我也喜欢唉。”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些话,原因就是彼此感觉到了,自己是被人理解的,有了一种亲密可靠的感觉。 第三个社交礼物,它叫做“改善情绪”,指的是:人们在社交中都希望对方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积极向上的感觉。所以,给你一个建议,就是:在初次见面时,可以借助多种方法,鼓舞和改善他人的情绪,让气氛活跃起来,比如说,你可以适当的微笑、或者是热情的回应对方的话题、还可以是人变得稍微有点幽默感。 第四个“社交礼物”,它叫做“获得知识”,什么是“获得知识”呢?难道是要给别人上课讲道理吗?不是的,“获得知识”指的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好奇心,喜欢接受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说,有趣的事实、观点、新闻,你把这些作为社交礼物送给他人,他人就会觉得你非常有吸引力。所谓的“知识”,所讨论的话题,不必局限于国家大事、名人书籍,这对普通人来说上手有点难,完全可以聊些简单点的“知识”,来满足他人的好奇心,比如,上班路上遇到的新奇事物、你刚看过的电影、某本杂志上的文章、甚至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也行。 总结来说,社交的过程,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心理交易的过程,我们尽可能的付出“社交礼物”,就会收获一个积极的第一印象。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