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要改变你抱怨的人,先改变你对他的看法。要知道,也许你对他
郭玉玲
要改变你抱怨的人,先改变你对他的看法。要知道,也许你对他的抱怨,只是误会,或者因为不了解造成的。停止抱怨,学会感恩。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浩
人人短短数十载。能有机会拼一把也是运气啊。 现代受教育的机会唾手可得,之前能识字都是困难呢。 上次给儿子讲囊萤映雪。儿子才知道,古代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识字学文的。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了。 人生总要靠拼搏进取。 加油吧,孩子们。努力过了才不会遗憾!
刘芝
网上看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 女孩从小备受父母疼爱、呵护,虽然家境一般,但衣食无忧,别人有的她也有。 可即便如此,她整个成长过程中总是很难开心起来,每次有想要的东西,都觉得很有负罪感。 甚至填报志愿时,都不敢随心所欲选自己喜欢、擅长的中文专业,被迫读理科。 深究其原因,就是她不管做什么,得到什么,父母都会给意见,提醒她: “看,家里最好吃,最好用的都给你了。” “你想要什么,爸爸妈妈再辛苦,也会努力帮你争取到。” “就报理科吧,文科读完出来不好找工作,别像妈妈一样,一辈子只能当个普通会计。” 一字一句,听起来都是爱。 可女孩心里特别堵,不舒服。 吃的肉不香,买的书包也不好看,就连读书,都觉得是别人的任务,没有自己的人生。 很多孩子不是缺失父母的爱,而是享受父母的给予时,总有很沉重的负罪感。 尤其是父母那一句句“为了你”,说起来轻巧,却是压在孩子心头上的千斤重。 心理专家武志红这样评论道: 当父母使用“我是为了你”这句话时,潜台词就是“一切责任和其中的‘坏’,都将由你承担,而我是好心的,所以要被免除一切责任和愧疚”。 换句话讲,父母旗帜鲜明宣告自己为了孩子,辛苦操劳,付出了一切。 万一孩子做不好,达不到预期,那是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无关。 这种自我牺牲的“伟大”,是一种情感勒索,以最直接的委屈,给孩子以最深的愧疚。
茹剑楠
在工作和生活中,常感大家都很着急。包括我自己也偶有这样的感觉,着急时间不够用,着急自己的状态不能一直处在饱满,着急遇到的困难不能马上解决的,着急自己的孩子怎么不能像别人的孩子一样……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 近期读《易经》,谈到需卦,讲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等待,忍耐,审时度势,待机而动,它并不是告诉我们被动的什么都不做,等着就好,而是告诫我们:不要跟随急躁心随便乱动,要忍耐这个不适:自我怀疑,想放弃,焦躁不安……这这都是心念扰动。反思回顾这个难事上我是否尽心力,尽了,则听天命,未尽,或做好心理准备工作接受结果,或以此为训,提升自己,储备力量,待时机合适的时候,主动出击。 需卦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启示呢? 比如教育孩子上,知子莫若父,对于自己孩子的了解莫过于父母了,专家的话听听为参考,发育标准,学习标准看看当参考,不要着急觉得他不够高,学习进度不够,按需养育孩子,别的孩子一顿饭吃1碗,自己孩子一顿只能半碗,平均标准是多半碗,那按标准,还是按孩子的实际情况呢?给孩子需要的节奏和进度,提供孩子需要的支持,等等他开花的时机。 再如亲密关系,彼此都有需,兼而顾之,烦恼长期于我只顾我的需,不顾对方的需,当需要未被兼顾,冲突产生,是好事,但是往往在这个环节,难以忍受,感觉还不如分了,一着急,分了。这样一次次下来更感觉他人不顾自己的需,一面越来越学会保护自己,一面也越来越失去了对人的期待和希望。
王义丽
芒格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比早上聪明一点点”。每个人都可以被看作一个资产,这个资产的价值,就是其未来能创造的所有价值的总和。人其实是贝叶斯动物,一个好的自我精进方向,就是培养自己越来越完善的贝叶斯网络。因此,人是自己最好的投资标的。而投资,归根结底是认识世界的能力。
赵艳杰
讨好:这种人总是对别人和颜悦色,希望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满意,他们总感觉自己不够好,本质就是自我价值感很低。一旦出了问题,他们会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讨好的人常有的心理活动是这就是我的错,我不值一提,我不能生气。 责备:这类人刚好和采用讨好姿态的人相反,他们会强烈维护自己的权益,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充满攻击性和暴力,他们倾向于挑剔别人的错误,把一切都归咎于别人。责备的人常有的心理活动是我绝对不能让别人觉得我好欺负或者软弱。 超理智:超理智的人往往比较沉闷,让人觉得冷漠,甚至有点不通人情,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引经据典讲道理,拼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很少触碰自己的情感,所以人们对别人的情感也不敏感。超理智的人常有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人必须冷静淡定,说话要有客观依据,事实胜于雄辩,情绪化是不对的。 打岔:打岔的人和超理智的人正好相反,他们的想法不断变换,富有创造性,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件事。他们会有很多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给人的感觉总是快乐的、乐观的,讨人喜欢。因为他们的出现会打破很多僵持或者不愉快的局面,就像群体中的开心果,但更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严肃的话题上。爱打岔的人常有的心理活动是没人会关心这个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呢?其实啊,每个人的应对方式形成于我们自己的童年,我们在生命之初最先建立的关系就是和父母的关系,我们会通过父母的触摸、言语。行为等方式来理解他们传达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我们应对外界的方式。还有第五种,你知道是什么吗?
杜迪文
预热兔年 前兔似锦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