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

李娜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郭佳丽
冯二玲
第183天 外 化 和 内 化 外化,鼓励人们将问题和受到压迫的经验客体化、拟人化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保持一颗好奇的不带预设的心非常重要,或者也可以说是“带着尊重的好奇”这样的一个工作姿态,因为这让我们不会有过多先入为主的假设,有助于陪伴来访者去探索问题以及问题带来的影响,并且如何行动可以减轻问题的影响,这才有了一个可以去发展外化对话的基础。 外化不单只是一种技巧或技术,它让人们拥有一种态度和位置,在后结构主义的架构下支持人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生活。 “与外化相对的概念是内化,内化的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是尝试去看一个人内在的问题是什么?一个人的内在有什么样的特质和人格?和外化相比,内化最大的问题是把人困在问题故事里,什么叫做问题故事呢?问题故事通常是我们自己看待困境,向别人倾诉或听别人讲述时浮现的第一故事,带着问题的人很容易被认为是“情商不高”、“爱惹是生非”、“总是破坏关系”、 “不正常”、“有病”等等,他们被贴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标签,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也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发展。 外化则让人从问题故事中离开,找出生活中的支线故事,协助人从问题故事对他的影响中脱身出来,创造自我认同的故事,创造改变的空间。支线故事的概念也是叙事疗法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和再讲述,回溯生命历史中的特殊意义事件,其实有很多可能让这些特殊意义事件浮现的线索,帮助我们离开问题故事,进入支线故事。” 外化和内化的差别: 内化 内化把人视为问题  认为有很底层的个性和人格特质 从人的内在找问题的位置 寻找个人的“错误”或“缺点” 将人的行为视为核心或自我的表现 寻求他人的意见以解释行为或问题 倾向于讲人和自我认同描述成一体 少有空间对自我认同做其他描述 导致对生活、自我和关系的单薄结论  容易给人贴上标签,把人进行分类 容易被诊断抓住 视问题影响之外的人为专家 把其他人所设计的可以矫正问题的策略视为改变的动力 通常涉及到对问题和问题细节的许多谈话 外化 外化是把问题视为问题 从人的外在找问题的位置  创造空间讨论人和问题的关系 将问题放在人和自我认同之外的外在脉络中 将行为视为依据特别情节,经过一段时间,有顺序性发生的事件 邀请人们辨识他们自己赋予这些事件的意义和解释  对自我认同提供多重描述 让助长、支持和喂养问题的社会论述被看见 导致对生活和关系的丰富描述 检视影响求助者生活的文化、社会政治的故事 尊重差异,挑战统一标准的主流观念 拥抱差异,让有歧视性的权力不对等的社会情况被看见 咨询求助者自己对于改变或重新调整与问题的关系的想法

黄芳
背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与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有关。自我价值感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价值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所以被别人说不好就等于抹杀他生存的意义。别人的评价变成了生死攸关的事。 这主要跟儿时的经验相关,特别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儿童在发展早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后逐渐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得到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反馈,才形成并发展起自我价值感。因此,自我价值感是在个体与周围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后天产生并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很少获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即“无论我做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是爱我的”。很多人小时候,就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和自己的外在表现息息相关的,比如:“如果我考了第一名,那么我就是个好孩子,我的父母就会爱我;如果我考砸了,那么我就是个坏孩子,我的父母就不再爱我了。” 在成长的经历中,一直都陷入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评价中。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在过去的经历中,因从来没有学习过建立内在对自己的评价,儿时的习惯被沿用至今,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更为可怕的是,成人的世界更为复杂,很多时候事情是没有评价标准的,无法预知自己的下一个行为会得到怎样的评价,这种失控感会给人带来很大恐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莫名烦躁恐惧的原因。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