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动机总是正面的

尹玉勃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动机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也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情绪总是给我们一种推动力,让我们在事情中有所学习。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422天 父母影响和安全感的找回 孩子刚刚学会爬行或走路,虽然可以暂时离开妈妈的视线,但是他需要知道妈妈在关注他,妈妈需要他,他才能带着这份期待,好好地去探索世界。父亲对于我们安全感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我们与人交往上。和父亲的连接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我们需要从父亲那获得认同与接纳,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社会的身份认同。 因此,我们与父母的互动亲密与否、父母对我们的反馈是否是及时的、正向的,会影响我们一生的安全感。 母亲的爱本质上是无条件的爱,因为它有,所以她爱。 跟母亲的爱相反,父亲的爱本质上是一种纪律性、秩序性的体现,是一种有条件的爱。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父亲向来不苟言笑,想要获得他的称赞往往是考了高分,拿了奖状,或者运动会得了名次,即使他心里很开心,往往也会装作淡定的样子。但如果我们不小心犯了错误,就会遭受父亲的呵斥和惩罚。 父爱虽有条件,但它也是一种规则,代表了这种爱可以受自己控制,只要我努力达成某个标准,就能获得这种爱。而且,父爱的条件性帮助我们更规范自己,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避免吃更多苦头。 如果说母爱是自然界,可以无条件提供各种资源,那父爱就是我们生活的秩序世界,需要法律法规和纪律来促发展,让生活更有价值。 “严父慈母”,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爱的表现形式。 成熟的爱是这两者的结合,既可以给予无条件的爱,也会创造出有条件的爱。 拥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既可以在落魄时接纳自己,给自己肯定和关怀,也可以在得意时提醒自己不要触犯规则犯错误。 这样的人,对自己如此,对他人也能客观。 如何找回安全感? 首先是自我觉知,向内寻求力量。 这些力量,就来自于生活中那些正向事件,那些快乐时刻。那么,有哪些体验可以给我带来幸福感呢?高峰体验与心流时间,都是生活中的正性体验。 其次是我们还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从亲密关系中修复断裂的人格。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孤独的生活,以拥有享受孤独的能力为荣,宣称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但这只不过是在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孤独久了,我们内心的不安也会愈加强烈。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重要他人,那么想要修复它,就也离不开与人的关系。对他人动情,收到正确的反馈,我们的人格才能得到修复。恋爱、结婚和生子是我们人生中的3次重建人格的机会。这些经历都是在我们生命中增加重要他人的过程,在与他人重新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人格中的断点,并且重新修复它。 最后,我们要练习改变认知模式,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影响了我们的情绪,也就是说,世上事物都是中性的,本没有好坏之分。你之所以觉得不爽,是你看待事物的信念出了问题。

彭水明
每个人自身稍稍激烈点的情绪都需要被表达,人自身任何被表达的情绪也都需要被接纳,人若对自己负面的情绪不断压抑,那么,情绪最终会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器。自己内心的情绪被表达和被接纳,是处理负面情绪最好的方法。 接纳一个人的情绪需要对方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需要对方为你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除却自己的至亲挚友,生活中很难有谁可以做到,毕竟没有谁有责任和义务来替你分忧解难。世俗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劳碌,即便有亲朋好友们愿意帮你,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时间也不够。 在被生活磨砺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对他人不断表达情绪,情绪终将让对方将自己远离,没有谁有责任和义务对你宽容和包容。 情绪涌来的时候,我们不要有任何畏惧,因为任何人都会有情绪,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处理好情绪,我们要懂得识别情绪,要懂得接纳自己的情绪,即便要去表达激烈的情绪,我们也可以用一种平静的方式去管理和表达,用情绪表达想法,而不是用情绪制造冲突。 情绪需要被控制,而不是被阻止,也就是要被适度地表达,而不是不表达,这是一个良好自我应有的能力和素养。 调节好情绪,就是调节好自己。 接纳和管理情绪,就是接纳和管理自己,因为情绪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