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杨绛先生说:“其实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绝情,而是你
叶春妍
杨绛先生说:“其实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绝情,而是你一直心存幻想的期待。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生如长河,渡船千艘,唯自渡才是真渡。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足以挨过寒冬和黑夜就好。” 作为咨询师,我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点点萤光,陪您渡过人生中这段最难熬的时光。
1温暖
1回答
雨落凡尘
温暖了
评论
雨落凡尘
1年前
人减少心理伤害的四大法宝是什么? 第一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第二不要对别人抱有过高期待,第三不要盲目自信自己能够改变别人,第四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奇迹是独一无二的。
相关回答
李娜
作为咨询师,可能需要准备对来访者资料的基本了解,一个放松且严谨的心态,咨询前的一些准备 作为来访者,可能放松和好奇是有帮助的,然后去感受,去用心的感受,这个场域,眼前的这个人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人和人之间就是那么的奇妙,有些人认识了很久依旧厌恶,而有些人只见了一面,你就知道也许可以一起走的更远。#大自然的馈赠#大山深处自然美 #心理咨询师 #疗愈
王富菊
人性的底层逻辑在心理学中涉及多个概念,以下是一些核心的心理学概念: 1. 人性心理学:这是一种从人性出发,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认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人性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属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2. 心理动力: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源自人的三种本能: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的本能、探究本能以及依存本能。这些本能在心理层面上转化为人的三种基本需要:生物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构成了人类心理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 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将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层次体现了人的内在价值和潜能实现的本性,以及人的行为受意识支配、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4. 个体心理学: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为代表的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多种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思维和性格,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5. 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流派将人性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地位,认为人类本性中固有完善、善良、自我实现等积极方面,人是一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存在”。 6. 自我保护的本能:人性底层逻辑包含了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天生具有对自身安全和生存的关注,这种本能使得人们倾向于避免危险和不确定性,追求安全和稳定。 7. 自我满足的追求:人性底层逻辑还包括对于自我满足的追求,人们天生具有追求快乐和满足的欲望,这种追求驱使着人们寻找和获取各种资源和享受。 8. 社会认同的需求: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人们渴望被接纳和认同,追求社会地位和尊重。 9. 控制和预测的追求:人们天生具有对环境和未知的探索和理解的欲望,这种欲望驱使着人们寻求知识和信息,试图掌握和控制周围的事物。 10. 意义和目的的追求:人们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有着固有的探索和追求,这种追求驱使着人们寻找个人使命和价值观,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这些概念提供了对人性底层逻辑的心理学解释,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动机
杜迪文
这些金色的芦苇~让我想起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顾昕
从东到西 我们一路走来 我们都是彼此的太阳
华燕
其实,未分化正是造成理想化期待的一个原因。虽然意识上很清楚“我是我,孩子是孩子”,但潜意识里依然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延续,会期待他做作业的时候“像我”。未分化还表现在,每天收到老师发的作业通知,“我”都会感觉自己有责任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没做作业,就是妈妈的责任;当老师来电话说孩子不识字,不会算数,要求“我”在家陪他多练习,否则跟不上进度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感觉云云,“我”就立刻有见诸行动的表现,因为感觉老师批评的是“我”和孩子的共同体。 由此想来,可能每当“我”要求孩子学习,他感受到的是“妈妈在叫我为她学习”,而不是“我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此外,“我”会希望孩子不仅完成作业,而且要完成的“好”,比如字要写得整齐、干净,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孩子作业做得好=妈妈好,做得不好=妈妈不好,妈妈不能在老师面前显得不好,于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反复擦了重写,擦了重写,搞得孩子很泄气,产生抵触情绪。其实,那个战战兢兢,害怕“不够好”的,是“我”。 当“我”把自己和孩子剥离出来看,就发现,孩子很好,学习态度很好,而且,虽然慢一点,但一直在进步。那个一直打扰他节奏,激起他情绪的,一直是“我”。让“我”失望的,恰恰是自己。 惭愧之余,“我”也知道这是早年对父母模式的认同和内化,好在潜意识意识化以后,行为模式的改变就相对容易了很多。“我”开始允许一些以前不接受的事情:不想做作业就先玩吧;字写得歪扭就这样交上去吧;老师来电话,“我”态度很端正,回家还是以孩子的感受为主,让他以自己的节奏去学习…… 这样做了以后,你会发现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孩子得到允许,情绪好了,也更主动了。而对“我”来讲,打破严厉的超我,让自我再长大一点,看似是对孩子的养育,也是对自己的养育。
范翠玲
婚恋知识【三】 现在年轻人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已经形成固定思维方式,在婚恋关系中会出现一方埋怨一方不重视、不关心自己等,想让对方像父母、祖父母一样照顾关心自己,以为这就是爱自己的方式。假如双方都这么认为的,那么会变成相互指责埋怨,出现矛盾升级现象。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