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在充满暴力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不得不面对,来自父母的吓人的

王英
在充满暴力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不得不面对,来自父母的吓人的或令人害怕的行为:带有威胁性的姿势、面部表情和动作。或者被家暴的母亲和其他家人传达恐惧的姿势、面部表情和动作。 父母的这种吓人的或令人害怕的表现会使孩子产生巨大的恐惧感。与此同时,父母是孩子在面对恐惧时唯一的调节方和保护者。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就会陷入一个无法解决的关系悖论:引发不安全感的人是孩子必须向其寻求安慰的人。 心理学家用“无解的恐惧”一词描述这种复杂的情况,这是人际关系的僵局。它造成的结果是孩子通过在接近或躲避父母之间的拉扯和纠结。孩子被夹在两种关系的运作方式之间,而这两种方式是彼此完全矛盾对立的。 而在成年以后,他们依然对自己依赖的、能够获得安全感的人感到害怕或恐惧,但同时也爱这些人,就非常容易无意识地被有父母类似特质的人吸引,发展出矛盾纠结的人际关系。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何丽萍
当一个被焦虑折磨,被悲伤压垮,或者要超级沮丧的人来接近我们寻求帮助时,将他们的情绪看作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 问题,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之后需要我们快速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亲密的人伤心难过时,我们更加倾向于给出建议。 但是如果你真的曾经这么做过,那么想必你应该有过经验教训:对于一个沉溺于剧烈坏情绪中的人来说,你的建议不但没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相对于将坏情绪看作一个需要修复的问题,不如转变视角将坏情绪看作一个小小的困扰。 因为将坏情绪看作问题,会使得我们的思维被放在了道德框架之中,我们将认为情绪是一件需要我们立马克服的坏事。 相对的,如果将坏情绪看作困扰,我们的心态将会变得轻松好奇。 当我们好奇他人的感情时,验证、理解和解决坏情绪变得更加的简单,这也正是经历强烈痛苦情绪的人真正需求的。 所以,当你在意的人处于一个情绪化的状态时,你需要克制自己类似下面的思考: ※ 他们怎么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对自身没好处? ※ 只有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如何影响他人时,才会停止这些行为。 作为替代,将这些判断改成好奇驱使的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他们这么多痛苦的情绪? ※是什么的环境和背景让他们有这种感受? ※尽管伤心的情绪很不好受,他们从中是否收获到了好处? 当你完成了“大问题思维方式”到“小困扰问题思维方式”的转变,你也从解决问题内驱力变成了好奇心内驱力。这种思考方式在强烈情绪情景中对倾诉对象都更加的有用。 所以当你在意的人在坏情绪之中时,关注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受比为他们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的有用。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