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既不能全然不管不顾,也不能大包大揽

王秀俐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既不能全然不管不顾,也不能大包大揽。 好难哦~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和钰蓉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原生家庭会导致一系列的性格问题,但是只是知道原因是没有用的,我们还需要知道原生家庭究竟我带来了怎样的行为模式才能解决问题。 通常在这种所谓的人生剧本里,三大要素分别就是:一段自我压迫的声音,一个内在的小孩,还有就是她在童年时代的一种方式就能做。拿诺拉举例,那个自我压迫的声音会在童年时期形成,然后时时刻刻的萦绕在童年的脑子里,告诉她“没有人会喜欢你”,“你没有朋友”“没有圈子接纳你”。当然,这些负面的声音也有可能来自于童年时候的老师、朋友,甚至父母,这些声音都被称为是内在审判者。它在我们还没有形成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的时候,就已经先入为主,侵占了我们意识,然后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子里。这就像一个操作系统里Bug,时不时就跳出来兴风作浪。当然只是所谓的自我压迫的声音还不至于让我们时常崩溃,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底层的系统还是相对稳定运行正常的,直到我们凑齐了第二个要素也就是那个内在小孩儿,我们进入到了一种脆弱的状态,然后就走到了错误模式里,就像诺拉,因为自己碰到了听不懂的笑话,于是她就瞬间把自己拉回到了曾经那个被排挤被孤立的那个受伤的小孩的状态里,所以她才脱离了理智的控制,出现了一系列在童年时期的一个应对方式里。 这些应对方式其实就是弗洛伊德最早提出来的叫做“自我保护”的机制,例如说压抑、升华、替代、期待、顺从、回避、投射、理智化等等,比如有人善于处理冲突,害怕负面评价,担心周围的人会不高兴,于是用顺从的方式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就是讨好型人格。再比如说,有些没钱的人会通过伪装自己的朋友圈来证明自己很有钱。有些不聪明的人会通过宣称自己是天才来假装自己很聪明,有些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人会假装自己是个万人迷来证明自己有魅力,这些都叫做过度补偿。 我们之所以会不断的重复错误的、不断的掉进自己童年时期设定的人生剧本里,就是因为这三大要素凑齐了,在与童年相似的场景里自我压迫的时候,就会唤醒我们内心的那个脆弱的小孩,然后开始用我们小时候的那个方式去解决情绪。所以要搞清楚我们童年剧本的是什么,要彻底解决我们错误的模式,就必须要好好的分析一下这三大要素,这个内在的审判者都说了什么,是不是理智的?我们内在的那个小孩究竟是受的什么伤?他当时是有什么场景,最重要的是我们当时采用的方式究竟是什么?是回避、顺从,替代、投射,还是说过度补偿?在此之前你的命运只能让童年脚本决定。

马玉琢
《卡尔·罗杰斯文选》中曾这样论述:一个人看待他自己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伴随现实的自我概念,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的真实的感知。这个自我是个体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自然衍生物,新生的婴儿其内在体验是一个相对无差别的、构成其现实感觉及领悟的总和,随着实现倾向把婴儿推向感知潜能的维持及发展时,与其他重要人物(如父母)的交互作用出现,这时某些感觉和领悟变得可以区分了,婴儿的部分生理体验变成了“自我”或“自我概念”。 罗杰斯说:“心理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有竞争力的个体身上已存在的能力的释放。”如果咨询的过程满足三个条件,即和谐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咨询师对求助者共情的理解,那么,求助者身上这种“已存在的能力”就很有可能释放出来。 因而,采取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真诚和致,敏锐地与求助者联系在一起,时刻关注求助者内心的体验,创造一种自由、平等、关注、温暖、真诚的气氛。当然,这样的气氛并不是靠单纯的说它们存在而传达给求助者的,咨询师只能通过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接纳从而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传递这种信息,同时把握求助者的情感体验,建立起和谐的咨询关系。咨询师真诚的接受、共情与陪伴,让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清晰化,发现自己失去的体验,并逐渐把这种体验融入自我概念中变成一个更加完整和一致的人。所以,这种人本主义心理学“咨询关系”存在的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在这样的气氛中,求助者可以宣泄他们对表达自己的恐惧并且与真实的内在。

黄芳
情绪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 情绪,尤其是强烈的情绪,如果没有处理好,伤已又伤人。【“无意识的压抑”明显属于伤自己比较多的类型】。 成长过程中,因为父母、老师的各种教导或者他们的干预方式,让我们觉得有些情绪是不适合的,是不能有、不能表达的,或者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习得一种忽视、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我们会自动的把它压抑下去,或者觉得它无所谓。 事实上,这些情绪一直存在着,变成“内伤”,不断积累,有一天突然爆发出来,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这个样子。 如果说“无意识的压抑”伤自己比较多,那【“无意识的发泄”明显伤别人多一些】。 “无意识的发泄”有以下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情绪化】 以情绪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觉得你的表现有点过分或者有点奇怪。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你跟对方交流过程中,Ta说的某句话“伤”到了你,你突然很大情绪,明显感觉到自己说话声音大了,情绪也激动了,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而直接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不知道你怎么了?该如何与你沟通,因为这个时候,你说话的方式、内容,只是为了表达情绪,别人讲的道理,你是听不进去的。 【转移】 转移到其它地方,让那些“其它人”觉得你莫名其妙。 最常见的现象是在学校 公司 恋爱时~受了气,冲同学 同事 家人 小孩 路人~发火,当然这里说的发火,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情绪、自己受了伤。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冲其它人发火,别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莫名其妙的“被”伤及无辜。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