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往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段雅坤
往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1温暖
0回答
无畏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冀锐敏
抑郁的妈妈会感觉孩子是一个负担,这样一来,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妈妈来说就没有意义,这种无意义返回给孩子的时候,就变成孩子的存在没有意义,等于漠视孩子鲜活的生命,这样长大的孩子,看周围环境的生动鲜活也毫无意义,感觉学习进步更没有意义,有时候即使学习成绩和工作赚钱表面上不错,但内心有很多无意义的感觉在一直困扰着。 有的妈妈平时顾不上管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打骂孩子,小孩子只有在被打骂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有个妈妈,在这种时候孩子的身体皮肤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妈妈,孩子就会认为只有自己不好才会有妈妈,伤害自己就可以跟妈妈连接上。 50-60%的抑郁情绪是以胃疼等疼痛症状表达出来的,尤其是女性,不是通过语言表达情绪,而是通过身体的疼痛来表达她们的情感、情绪。 同龄人群体相当于镜子一样,可以照见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咨询师在询问情况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高深的分析,只需要仔细观察询问就帮助来访者理解了自己的症状了。 创伤会破坏掉一个人的控制感,所以创伤来访者会在咨询中控制咨询师,因为来访者的感觉是非常无助无力。所以特别控制的来访者是过度补偿。咨询师不要暗自控制来访者和他斗来斗去,而是用第三只眼睛看到来访者的无助帮助他理解内在世界和现实的人际关系。

张秋菊
张凤琴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睡前打算刷十分钟视频,一晃俩小时过去了; 本想早起跑步,闹钟响后又决定下次再说; 下决心减肥,可一点外卖烧烤必不可少…… 这就像心理学上的“嗑瓜子效应”,一旦拿起第一颗,就忍不住吃第二、第三颗,直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 我们总是一边在触手可及的爽感里无法自拔,一边又对自己的堕落痛心疾首,日益迷茫。 比起多巴胺的“先甜后苦”,内啡肽则是“先苦后甜”。 正所谓,少年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 所以说,多巴胺属于瞬间心动,是快乐陷阱,而内啡肽是长久美好,是快乐源泉。 但用多巴胺快乐麻痹自己,只会让我们日复一日,不再努力,还要忍受内心的焦虑。 想要转换到内啡肽的赛道上,你需要极致的自律与可实操的方法。 ① 计划性地忙起来,用微习惯获取内啡肽 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偷懒,当诱惑来临,潜意识会诱导你沉迷于低级娱乐。 ② 人为增加获取爽感的成本 正所谓不舍不得,断了多巴胺的后路,自然能踏上追求内啡肽的道路。 ③ 克制欲望,生活越简单越快乐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笼子里挂盏灯,灯一亮就给猴子喝果汁。 重复多次后,猴子们没心思干别的,整天盼着亮灯。看灯亮了,又希望果汁能多给一点,结果果汁毫无增加,猴子们在失望中变得烦躁难安。 欲望操纵下的快乐,最终会成为一种折磨。 刷视频、熬夜是很开心,但你为什么在这种开心中越来越恐慌? 相反地,当你明明不想动,还坚持去健身;明明很累,还爬起来去学习;明明想躺平,还坚持把工作干好,却能感受一种心安的快乐。 低级快乐如璀璨烟花,短绚即散;高级快乐如静水深流,沧笙踏歌。 当你学会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相信我,你会感受到脱胎换骨的自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