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一般有以下4个原因。 1.为了

郭朋雅
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一般有以下4个原因。 1.为了摆脱心理病理性症状带来的痛苦 记得一个患了抑郁症的女孩,一开始家人并没有把她的问题当一回事,觉得她只是想太多,太脆弱,一直拖延着没有去求助。 日积月累的抑郁情绪让她很难受,直到她用刀划破自己的手,家人才对重视了起来。在后来的咨询中,她说了一句话: “那时全身都好难受,但又不知道具体哪里难受,那些伤口的痛才能让我感到有确切难受的点。” 这句话也道出了很多患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之所以伤害自己的原因。当心理痛苦数倍于身体痛苦,无法释放,无法缓解时,身体的痛苦会替代心理的痛苦,就感觉不到那么痛了。 2. 为了惩罚自己,是调节自我情绪一种方式 咨询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出现自伤行为,爸妈带孩子来咨询。 当问及夫妻关系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事不重要,没问题,只要孩子好就行了。” 但在和孩子的咨询中发现,这对夫妻的关系很不融洽,孩子在家里很多次都隔门听到爸妈在争吵。每当听到父母吵架,他就会非常自责,觉得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爸妈才会总是吵架,妈妈才会总是哭。 这类孩子把本该是父母的问题,包揽到自己身上。他们把愤怒指向了自己,用自伤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缓解内心的混乱 、恐惧和内疚感。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办法,自伤也是他们用来调节情绪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3.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对人际关系进行一种控制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反复自伤到医院诊断,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后,开了药以减轻他的自伤行为。这个孩子知道以后马上冲出诊室,和父母谈条件,要求他们必须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他就不会吃药,还会继续拿刀片切自己。 当孩子知道自伤可以换来家人的关注、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他就可能以此和他人谈条件,让父母妥协。 一旦这种行为总是获得预期的结果,那么自伤行为就会被反复强化,持续保留下来。 4. 受到同伴和网络的误导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认知、情绪、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伴之间容易互相影响,相互模仿。 有些孩子受网络文化,以及一些不良的同伴影响,会觉得自残是一件很酷,特别有胆的事情。他们往往会在事后拍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向同伴展示自己鲜血淋淋的伤口,这样的展示会让他们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除以上4个因素,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也可能和学习压力、童年期虐待、母亲的情感批评有关。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周庆红
许多父母以“玉不琢,不成器”为理由对孩子动辄打骂,然而这些父母其实是在以体罚为幌子对孩子进行身体虐待。就像朋友小林所遭遇的那样,她并没有从父亲的殴打“教育”中学到任何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信息,相反,她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出了“我要一直小心翼翼地对待别人,才能确保我的安全”的讨好型性格。 除了身体虐待,父母对子女的生理需求不闻不问,甚至恶意忽视,也是一种身体之伤。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合理的饮食、保暖的衣物、干净的住所、医疗的照料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有些父母以自我的方便为中心,或者根本就是想要遗弃孩子,不能够或者不愿意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例如,我在美国儿童保护机构实习的时候,遇见过一些有酗酒或者毒瘾问题的父母,把完全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一个人扔在家中,任其挨饿受冻,自己外出逍遥。无法满足儿童基本生理需求的父母,在美国会以儿童忽视罪的名义被起诉,轻者失去儿童的抚养权,重者被判刑坐牢。 身体之伤极大地破坏了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面对施与身体之伤的父母,孩子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信任和依赖一个常常会给他们带来身体痛苦和伤痕的成年人,也不知道该怎样去适应一个充满了突如其来危险与伤害的生活环境。身体之伤也极大地破坏了孩子对于身体的珍视。在父母的身体虐待和身体忽视之中,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我的身体并不珍贵,也不重要”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尊重他人的身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有些经历了原生家庭身体之伤的成年子女,在亲密关系中总是会被有暴力倾向的伴侣所吸引;或者,有些成年子女在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之后,无法控制地对自己的孩子、伴侣实施暴力。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