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弗洛伊德是一名奥地利的医生,他最初的研究方向是神经解剖学

郭晓芳
弗洛伊德是一名奥地利的医生,他最初的研究方向是神经解剖学。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这样一类病人:他们看上去像是有某种神经机能的症状,严重的比如瘫痪、失明、丧失触觉,医学检查却无法发现他们有任何生理功能上的病灶。这种无病之病,叫作“癔症”,问题出在内心,而不是生理。 因此,需要探索内心发生了什么。如何探索呢?弗洛伊德和同时代的研究者一起,开创了谈话疗法。他们发现,用谈话的方法可以治病。原理如下:患者有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内心冲突,这导致了外部症状,而如果在交谈当中帮助患者意识到这种冲突的本质,症状就可以不药而愈。

1温暖
0回答
张凤琴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张凤琴
温尼科特给父母的五个建议 1.谨记孩子的脆弱性 婴儿在心理上的脆弱,婴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只是挣扎着存活下去,在下次吃奶之前没有可以抓住的客体,婴儿也无法与自己或者他人互动交流。温尼科特一再强调作为养育者需要去“适应”去理解婴儿的需要,而非强加自己的意愿到他身上。 2.允许孩子表达愤怒 温尼科特知道健康的孩子有许多暴力和恨,如果父母忘了给孩子喂奶,他警告说:“如果你让他失望了,他一定会觉得要被野兽吞噬一般。”婴儿有时会表达攻击性,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允许愤怒的表达,对于所谓的“坏”表现不要对其进行恐吓或是说教。主张:如果婴儿在愤怒的时候大哭,而身边的照料着保持冷静的做法,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婴儿的能力——即他感受到的以为是真实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 3.别让孩子太过顺从 当见到婴儿及孩子们顺从自己的规则,父母会很欣慰,这样的孩子们被称作“好”孩子。温尼科特却对于此种“好”孩子甚是担忧,他相信这样的孩子会释放出一种讯息,让那些无法忍受坏行为的家长们过早且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顺从,这将会导致一种“假我”的出现:一种表面顺从,表面好的,但其实是压抑了自身重要的本能的人格面具。在温尼科特的概念中,那些缺乏创造力的成年人,那些内心已经有部分死亡的成年人,他们的父母亲多半没有对叛逆的涵容之心,多半过早地让后代成为“好”孩子。于是扼杀了他们变得适度的好,适度的慷慨和善良的能力。 4.让孩子成为自己 每个失败的养育环境都会迫使孩子过早的适应。如果养育环境中有一位抑郁的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使孩子变得太愉悦,而没有时间去经历必要的抑郁感觉的过程。温尼科特意识到这种危险:即孩子不得不“照顾母亲的情绪”。温尼科特尤其憎恨那些人,他们总爱跪着把孩子上下摆弄引其咯咯笑,其实孩子並不真的内心感受到快乐。对于健康的养育做法其实很简单,温尼科特觉得以共情的名义做事,了解那小小的、神秘的、美丽的脆弱的人,承认他独特的品质,全然地尊重他。 5.放下沉重的负担 温尼科特见过的许多耗竭的家长,他尝试通过提醒他们,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正在做的事提供支持,然而家长依旧用惯常的方式。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把自己的需要和假设搁置一边,当一些“坏”行为出现时,要怀着尊重,达成不被冒犯,不会去报复的约定,就像平时对别人那样,尤其是孩子或是成年人。父母亲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孩子相处。当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无法克制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总是去说教孩子,来减缓自己的焦虑,在这样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同样会变得更容易焦虑,内在不一定能够“真实”的包容自己,既会伤到自己,对人产生更强的防衛力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