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自我同一性,指的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自己内在的一致

张秋菊
自我同一性,指的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一种主观的感觉和体验。如何达到自我同一性呢? 第一,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会发现,那些从未离开过原生家庭,与父母粘连过度紧密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自我的态度较消极,害怕冒险和改变;相反,那些离开原生冢庭后独立成长的人,如果发展顺利,则能够确立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主动解决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我。离开家庭对于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精神分析家克莱因有一句名言:“通过离开父母,每个人经常不同的途径成长为男人和女人。” 第二,持久的内在探索 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让真实的自我浮现和培养,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发展自我分化的能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情感、个人品味等。不断地觉察对家庭、社会的诸多怨恨,认识到这些怨恨对于自身的破坏性,逐渐走出恶性循环。 第三,持久的外在探索 一些迷失自我的人往往内心封闭,拒绝改变,回避真实的人际互动。他们需要在从事职业和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经受挫折,接受社会和他人的影响,逐渐地从各种不合理的信念、自我封闭的幻想中走出来,脚踏实地的往前走。不要仅仅停留于幻想和思考之中,要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对他人持开放的态度。这至少能够减缓消极情绪的能量,不至于被同一性的困惑干扰了改变的可能性。

2温暖
0回答
林曼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和钰蓉
临床心理治疗发现,偏执者在童年的时期大多反复体验过来自于养育者的压制和羞辱。如果养育者本身就是难以控制的焦虑,子女也容易形成偏执型的人格。这些带给孩子的痛苦被心理学叫做迫害性痛苦。心理学家克莱因认为,每个人天生都具备精神病的教育,如果能得到良好的养育,就能够发展成精神健康健全的人。好的养育者会帮助幼儿整理一些与生俱来的迫害性痛苦。 偏执者外在的行为经常表现出,是一个批评者,即便看上去很正常的事儿或是人,也能引发他的批评和负面的评价。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让人反感的特质,从精神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他们在向童年的父母重新宣战。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最好是保持沉默,如果你企图改变他们的认知,会引起他们更强烈的攻击。一部分偏执者不是对自己的偏执毫无所知,他是知道的,但是ta们不能放弃偏执,还有对抗,为什么?那是因为偏执和批评,甚至攻击是他们的铠甲,借此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就像人们常说的:“你嘴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吧”就是ta们人格的真实写照。如果你自己就是那种偏执和攻击型的那个人,那你要告诉自己这样的防御方式是无效的,会背道而驰,会越走越远。你必须忍住对人和事的批评和攻击,还有负面的评价,慢慢的学着去赞美,才有可能达到自我救赎你。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