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其实,富人比穷人更能吃苦! 未来的时代,穷人要想改变命

冯二玲
其实,富人比穷人更能吃苦! 未来的时代,穷人要想改变命运,唯一的路径就是“主动去吃苦”! 那么为什么穷人明知道自己是穷人,却又不想通过吃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最关键的原因是:富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允许穷人吃苦。一旦让穷人都觉醒,意识到需要通过吃苦改变命运了,显然就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看看我们身边吧,各种短视频、娱乐、游戏等等,让大家沉浸在各种浅层的刺激里,一个个碎片化的满足让我们上瘾,沉溺其中不可自拔。这就是富人的逻辑,要把穷人都圈养起来,给他们吃喝,给他们找乐子,让他们个个乐此不疲。 而对穷人来说,由于人性的原因,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需要用毅力磨炼自己的精进,绝大多数穷人宁可躺在底层的舒适区麻醉自己,也不愿意去磨砺精进自己。 沉醉于各种短暂而刺激的快乐,是消耗一个人精力的最好方式。

2温暖
0回答
倔强的芋头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胡婕
俗话说,认知决定命运。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依旧“道理都懂,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很多时候“想法”就像电脑的预运行程序一样,若不加觉察,很难注意到,更别提改变了。其中就包括灾难化思维。它是导致很多人经常性焦虑恐慌的罪魁祸首。 你有没有灾难化思维?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领导指定你给大老板汇报工作,你突然陷入了一种极度的焦虑状态,整个人仿佛热锅上的蚂蚁。你陷在这样的想法里:平时再努力,也不如在大老板这一次汇报。要是搞砸了,我在这家公司3年的辛苦,也白费了。可实际上,你只是陷入了“灾难性”思维。又或者,临近毕业,要交毕业论文了:你却焦虑到胃疼,一想到:这次毕业论文要是不通过,就意味着你前面十几年的苦读都白费。焦虑大到,淹没你整个人。其实,实际情况没那么严重。在老板面前犯错,不代表对方会全盘否定你。毕业论文交不上,也可以申请延毕。 但很多时候,我们总忍不住往最坏处想,而且还特别执着,非把自己想得绝望了不可。仿佛只有这样心里才能“踏实”些。 那为什么我们爱往坏处想? 一般与成长经历有关如果父母在你小时候总是跟你说“这个世界很危险,你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就会倒大霉”。“世界是危险的,我是不安全的”就会刻进你的核心记忆里。长大后你就会对外部世界过度警觉。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的成长环境真的很糟糕,必须小心才能确保安全。最常见的就是摊上“暴力型”父母,包括身体虐待、言语攻击、情感忽视等等。 总之,灾难性思维往往是习得的。它是我们遭遇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后,出于自我保护本能而形成的思维模式。只是,过于草木皆兵罢了。 怎么走出灾难化思维? 第一步,标记灾难化思维,由于灾难化想法会让人陷入强烈的恐慌、焦虑、不安之中,所以当你感到紧张或压力很大的时候,试着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通过理性思考,你会发现,也许真的没那么糟。 第二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灾难化思维往往经不起推敲,要改变,就得想办法看到它的荒诞之处。 第三步,用合理化思维替代不合理思维与灾难化思维相对应的并不一定是积极思维,而是更理性、更灵活、更有力量的思维。 如果你有上述困扰,欢迎咨询

刘金晶
焦虑起源究竟是在共生阶段,还是在分离–个体化阶段,或者是在俄狄浦斯期,其差别是很显著的。 第一种焦虑起源于共生阶段,通常被称之为毁灭焦虑,是对自我将被另一个自我压制和吞没并感到自我不再存在而产生的恐惧。这多半指未经治疗的个体在急性精神分裂状态下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使人无法忍受,并极少被感知。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强大的防御措施来避免这种幼稚的原始恐惧感,并且我们也难以理解那些防御无效的人有多么痛苦。我们大多数人在心理上会残存毁灭焦虑,特别表现在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与他人亲密接触时会迟疑彷徨,这种畏惧来源于担心自身的独立存在将受到威胁。 第二种焦虑起源于分离–个体化阶段,即分离焦虑。这一焦虑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每当分离发生,必然激起我们婴幼儿期分离恐惧的潜意识记忆痕迹。尤其分离焦虑是边缘性人格者的激烈而重要的体验。 心理焦虑虽然不如毁灭焦虑那么激烈,但同样是自我丧失的不祥之兆。当一个人缺乏依附的对象时,就会感到空虚和不真实。这种感觉有可能会强烈到致人于濒死状态。 譬如一个被殴打的配偶,其心灵孤独的痛苦,远甚于肉体的折磨。分离焦虑还能导致严重退行以及萌发莫名其妙的敌对情绪,甚至严重到出现冲动性自杀。 焦虑的第三种形式是俄狄浦斯焦虑或超我焦虑,包括害怕因不能接受的性、攻击和依赖冲动而受到惩罚。虽然这种焦虑没有威胁到现实知觉和自我认同,但是将严重损害自身的“完美感”。 尽管事实上俄狄浦斯焦虑产生于儿童自我感和现实感巩固之后,但由于俄狄浦斯幻想通常包括死亡和报应的想法,焦虑可能依然会相当强烈,个体的成功体验常常激起俄狄浦斯焦虑,如果一个人的成功使他情绪上强烈的感受到战胜了父辈,他可能会变得非常焦虑或出现一些症状,潜意识中期望自己的举动将受到惩罚。 评:上文节选自《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个人的体会,三种性质的焦虑,也是由深到浅的。越浅,越容易被直接的感知和理解;越深,则越难。 曾经见过一张海洋漩涡的图片,盯着看的时候,就好像自己要被卷入到漩涡里面去,那种被吞噬、被淹没的感觉的确是能让人本能的想要离远一点,再远一点的。也是一种害怕死亡的感觉,但又和单纯的死亡有些不同。可能就是第一种吧。

邱蕾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