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尽可能积极地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认
宗阳
尽可能积极地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认可他:及时、真诚地反馈,正面强化孩子“好的行为”:“谢谢宝贝,你都会照顾妈妈了。”“你这样说,爸爸就知道你想要什么了。” 孩子表现不如人意的时候,支持他:将孩子的行为与品质分开,把“坏”和“孩子”分开,别把问题视为孩子的全部。有句话说得好:“我不相信有坏孩子,当他们不乖时,我会想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多给孩子一些爱和理解,很多的问题都会只是暂时的。
2温暖
0回答
唐慧敏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赵莎莎
当我们买回来一袋苹果,过了几天之后发现自己忘记吃了,然后打开袋子发现里面有几个坏的苹果,就把坏的苹果处理一下吃掉了,结果第二天发现又有一个坏苹果,就接着把坏苹果拿出来切掉不好的部分吃了,最后发现苹果都坏了,然后吃了一袋子的坏苹果。 假如我们第一次发现有苹果坏掉了,我们立马把那个坏的扔掉,不让它感染其它苹果,是否我们舍弃一个而保全了大多数呢?或者我们把坏的苹果扔掉,把好的苹果一部分榨汁,一部分做甜点,一部分晒成苹果干,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同样都是坏的但是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却让结果也不一样。反之我们的心情和情绪也一样,如果发现有坏的情绪我们及时沟通及时调整,还可以把好的情绪保留下来,而不是把坏的情绪发酵起来,把好的情绪也搅的一星半点也没了呢? 我负责分享,你负责感受。
王闪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 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于自身,向内找,才能找到它。
李素蓉
一个愿意自己承担责任的人,不会对他人有过度期望,也就自然不会用期望施虐他人。而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就是他有充分的自由。奴隶不必承担责任,因为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过度期望,他就变成了他人期望的奴隶,他活着的目标,只不过是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已。很显然,过度期望在这里直接抹杀了一个人活着的价值。 怎样才知道期望得过度了呢?很简单,问一问被期望人的感受就知道了。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却有很多人没有去做。因为他们在过度期望他人的时候,并不知道,也许是不想知道,他人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有不能承受的期望。在这种情景下,我们鼓励被过度期望者的觉醒,觉醒到可以对那些用期望肆虐的人说:我也许永远不会像你期望的那么好,但我希望能够做到像自己期望的那么好,这就足够了。
王聪
诸子百家在这一点上还是十分契合的。 《孙子兵法》: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心经》:观自在菩萨。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王阳明心学: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平何劳持戒,身正何用修禅。 《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咨询师常说的向内求,大致就是来于此吧
赵莎莎
有段话这样写到:“如果你想认识真正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蕴含着怎样的潜力,真正喜欢做什么事情,想度过怎样的一生,首先要去你最阴暗的那一面寻找。因为那里有你最鲜活、最具有原始生命力、最不受他人期待的限制、未经他人眼光扭曲的那个部分。” 被压抑的情绪背后,是有诉求的。是自我的另一个部分在发出声音,因此倾听这些情绪、思考这些情绪,其实就是和我的另一个部分接触,也就是刚刚提到的阴暗的那部分。当我们和自我的接触面越大的时候,我们对自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接纳,这会帮助我们增加自我的确定感、主体感,减少内外冲突。你的力比多和攻击性,其实就是你的创造力、向上发展的力量,可以更加顺畅地向外延展。 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 我们总是想要去消灭那些负面情绪,或者认为这些情绪不该有,是不好的。把它当做洪水猛兽,想要靠“理智”战胜它、驱赶它,结果往往并不理想。被情绪操控会让现实变得糟糕,去除情绪也会让自己变得糟糕,加重自责与精神内耗。在未被看见的背后,实际上,这些负面情绪里饱含着我们生命最原始、最原初的活力。所以看见和倾听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解放生命力的方式之一。
王倩倩
不畏雨 不畏风 也不畏冰雪酷暑 保持健壮的身体 没有私欲 绝不发怒 常带恬静微笑 每天食糙米四合 配以黄酱和少许蔬菜 对世间万事 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入微观察明辨是非 并且时刻记得 身在原野松林的树荫下 窄小的茅草屋里 东边若有生病的孩子 就去给他关怀照顾 西边若有疲倦的母亲 就去为她背负稻束 南边若有人即将逝去 就去告诉他不必恐惧 北边若有争吵纠纷 就去劝解他无须斗争 干旱时候流下眼泪 冷夏季节惙惙奔走 被众人唤作傻瓜 得不到赞誉 也不以为苦 我愿 成为这样的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