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你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你是一个正在探索的奥秘。

陈红燕
你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你是一个正在探索的奥秘。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王润之
无效焦虑,无用的焦虑——无价值无意义的担忧、烦恼。很多人会停在这个无用的焦虑当中,因为人是有想象力的。 参考意见:不要过意在意他人的看法。(过意在意他人的看法,往往是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评价高则认为自己有价值,反之则会贬低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放弃掉那个不断迎合别人的“假我”,找到那个“真自我”,虽然这个“真自我”不一定会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是会让你的内心得到释放,从而让你拥有轻松快乐自由的人生体验。);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后果上(无效焦虑背后往往隐藏着灾难化思维,这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扭曲,在你注意力都放在消极后果、灾难化之上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停顿,同时进行自我质疑,我为什么会这么想?以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我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我到底在焦虑、担心什么?通过自我质疑,来发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来用积极的方式去修正它,从而摆脱当前的情绪);寻找可控因素,减轻无效焦虑(很多事情只要你仔细发掘,总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可控因素,同时在自己找不到可控因素的时候,推荐准备一个“焦虑杯”,把自己焦虑的问题写在纸上投入,告诉自己现在暂时放下,等之后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再来处理,现在不要为之过分焦虑) 跳出“错位情绪”,别用内疚感折磨自己。(维持界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内疚感,觉得对不起别人,过度反思自己对别人造成伤害)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引用霍夫曼的“虚拟内疚理论”来找一下原因:以往经验的多少(被别人伤害和不经意的伤害别人都有可能让内疚感滋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可以说道德水平越高越容易产生内疚感,在之前已经讨论过,不再赘述);关系的密切程度(越密切越容易) 我们应该具有一定的道德底线,也就是说可以允许自己存在一定的道德感,但是因此引发的过度的内疚感还是需要及时去处理: 1 对自己的内疚感进行正确的评价(是否三连问:我是否真的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我做的事情有没有违反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他人受到的伤害与我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吗?都是否定回答的话你应该明白这种内疚感是没必要的) 2 减少不正确的“内向归因”(不如意的事情出现时归咎于他人、外部成为外向归因,归咎于自身,不断反省,愿意承担责任的情况成为内向归因,也就是说归因的方式应该掌握一个适度的尺度)

王欣梅
冬日暖阳

陈维军
1. 选择合适的人和地点 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让我们展示脆弱,尤其是当这些脆弱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隐秘的软肋时。所以在示弱时,要挑选值得结交、或是本身有着重要意义的人,以及一个尽量选择能让双方放松、且有一定隐私的地点。 2. 不要用力过猛 有时我们终于找到一个自我暴露的机会,会将压抑很久的情绪一并宣泄出来。这样夸张或混杂的情绪表达可能让接受方很难消化和理解,更不要提安慰和帮助。 所以我们在示弱的时候,应尽量专注于一个点,这样接受的一方容易理解,自己也能很直白地将心情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实和勇气。 3. 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语 情绪暴露在示弱中是很重要的,有时我们看似在展示缺点,实则在表达情感。所以可以多使用一些情感用词,添加一些形容词(悲惨的、兴奋的)、动词(击垮、背叛、拯救),甚至是一些语气词,都对于感情的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细小的用词和语气差别,可以很好地传达你的心情,也更容易让倾听者理解并且与你所分享的脆弱产生共情。 4. 注意边界,不要过度分享 虽然他人并不会因为示弱而评判我们,但没有边界的示弱,并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更不可能成为一种人际技巧(尤其是在工作中)。 当人们反复暴露关于自身的负面信息,朋友会更不喜欢ta,伴侣也不会提供更多支持。一次“好的示弱”,应该是在表达了自己遇到困难的同时,明确地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不管不顾地一股脑将所有底牌摊开,蹲在地上摆烂,等待对方的同情与支援。 5. 示弱是相互的 当我们向他人展示脆弱时,我们期待对方给予我们安慰、支持以及鼓励。但想要真正地建立起双方的关系,需要互惠互助。 如果对方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帮助我们,安抚我们,一直陪伴在脆弱的我们身边。那么反过来,当对方在脆弱的时候,选择了向我们坦诚相待的话,这其实就是对方信任我们,并且建立真实联结的一个信号和机会。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