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亲一疏   夹山善会禅师和定山神英禅师边走边谈论法义。

冯二玲
一亲一疏   夹山善会禅师和定山神英禅师边走边谈论法义。   定山禅师说:“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时时体会世间一切皆虚妄,连佛性也不执著,就能超越生死。”   夹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见地:“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当下看见自己的佛性,就不会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两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见大梅法常禅师,并陈述各自的见解。夹山问大梅法常禅师:“我们两个人的见解,不知道谁的才对?”   “一亲一疏。”意思是一个说得比较对,另一个说得比较差。   夹山问:“是哪一个人比较对呢?”   大梅法常禅师回答:“你们先回去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夹山禅师又去追问大梅法常禅师:“到底哪一个人的论点比较对?”   大梅法常禅师大喝:“对的人不会来问,来问的人就是不对。”   禅是超越两边,不立不废,直指人心的法门。夹山认为超越生死,必须心中有佛,定山认为解脱生死,连“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无的说法,就好比说“只剩半杯水”和说“还有半杯水”,只是观点不同而已。   夹山不明白,非要问个对与错,于是落入言语、思想的分别,难怪大梅法常禅师要呵斥他不对了。禅一问是非对错,当下便落入二元对立。因此,学禅者如果还执著于好坏、是非、对错、大小这种种差别相,就会与禅心相违,背道而驰。

3温暖
0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张仲君
有个妈妈抱怨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有时候特别想发火,要怎么解决,怎么消化自己的情绪? 首先呢,一个人对他人特别容易有情绪,其实要回到这个人本身。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在外面撒盐,你疼的哇哇直叫,那是因为你身上有溃烂的地方。如果你对着那个撒盐的人说,你要去吃药,那个人改变是帮不到你的。作为养育孩子的妈妈也是这样。如果你总对你孩子有情绪,一个成人对一个孩子有情绪,他有3个原因:第一个呢,我童年过往我不够完整,或者我有重大的创意,这个时候我在养一个孩子的时候,那我很累啊,孩子一摁我的情绪按钮,我就爆了;第二种可能性呢那就是你对你的孩子有太多的期待,你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啊, 是因为你有失望啊,你失望他的行为,他呈现的结果不是你期待在的那个样子,你失望了,就会发脾气。那么我们的情绪通常有2个出口,一个呢是找一个爱我的人发脾气,所以女人很容易对伴侣发脾气,为什么,再闹再吵,他都不会跑呀,我觉得他很安全,我把情绪泄在他身上很安全。还有一个通道呢,那就是成人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在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这就是为什么成人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这是几个原因。 那该怎么消化解决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要察觉情绪。比方说这个孩子做了一件事,我很有情绪,我立刻可以觉察到情绪, 这时候就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我抱持不住了,什么叫保持呢,大家看这个杯子里边有点水,这个水的体积要小于杯子的容积水,在这个杯子里才相安无事,如果水太多了,水的体积太大了,杯子的容积小水就会溢出来。我们心理能量和我们的情绪也是这样一个关系,如果我们情绪太大了,我们心里能量太小了,我这个情绪就要保持不住了,我就要崩溃了,这时候我觉察到我的情绪,然后我觉得我抱持不住了,那我怎么办,我就要立刻从这件事里撤离。比方说,我到卫生间呀,或者到一个地方独处,看着自己的情绪,在自己身体哪一个位置,它的形状,它的大小我和它共处过一会儿,嗯,好了,我再回去跟这个孩子互动,假如当那个孩子做一件事,我觉察到我有情绪, 但我能保持住他,我就会继续跟这个孩子沟通,因为我看见他,我就能穿越他啊,然后我就可以按照我的方式跟孩子这样互动。所以妈妈们如果跟孩子互动,一定要去觉察,我跟我孩子在一起,我为什么经常有脾气,如果经常有脾气,你要回过头来看自己,是不是成长过程中有这么大的创伤,或者是你童年从妈妈那里没有得到那个接纳爱呀,或者是你有哪些期待,希望孩子满足我。

胡周琴
一,婴儿全能感的关键期(出生~100天): 母亲满足婴儿的需要是婴儿分化的基础。婴儿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发展现实感,发展出真自体;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压抑需要和全能感,发展出假自体。 全能感,是抵御艰难困苦的武器。 二,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8个月): 6~8个月是训练婴儿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最佳时期或称敏感期。此时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 三,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 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四,语言发展关键期(2~4岁): 孩子从出生到掌握语言,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而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4岁。9个月到2岁,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期,2岁到4岁是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 五,想像力发展关键期(1~6岁): 六岁以前,是孩子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想象力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1-2岁,出现想象的萌芽,依靠相似的事物想象; 2-3岁,发展初级阶段,想象没有目的; 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想象; 4-5岁,无意想象开始出现有意想象; 5-6岁,想象开始以有意创造为主,而且内容丰富,情节新颖。 培养孩子想象力,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 六,文化敏感期(6~10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好奇,对万事万物都非常感兴趣,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七,黄金阅读期(8~4岁):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八,独立关键期(12~15岁): 理解、引导、鼓励、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孩子将很难真正长大。 九,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父亲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十,规律 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