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不要动不动就找人“诉苦”。 ①身边能“诉苦”的人,往往
徐晶
不要动不动就找人“诉苦”。 ①身边能“诉苦”的人,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也无法总是全然投入地“倾听”。 ②跟别人“诉苦”的过程,会加重“苦”感,当全神贯注“诉苦”时,就没有力量寻找解决办法了。 ③通常能说出来的苦,不是内心真正的“痛”。 ④当你很“苦”时,要勇敢找对人寻找“解决方案”。 #晶晶的咨询手记
1温暖
0回答
殷宏芳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丽艳
来到平台已经有快半年了。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非常感恩所有与我有缘的来访者们,也感恩辛苦陪伴支持的助理客服们!更要感恩咨询师同修老师们的相互支持!我通过大家的故事,启发着我的内在,也看到了更多人性的真相,我发现所有的困惑背后,都有一个好的动机!也发现所有的来访问题梳理,都在照见自己的内心。我感恩每个生命呈现的提醒,感恩所有的遇见的启发,感动所有生命能量的蓬勃向上!愿所有的爱都可以在遇见时传递出去,滋养每个生命的成长!
冯二玲
情到深处恰是“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愿你能无怨无悔地去爱,不受伤地去爱,平等地去爱。
白雪峰
5月18日有感 回顾50多年的人生经历,结合接待过的几千名来访,细思量,最透彻的人生感悟, 就一个字:懂! 人这一生, 懂别人,是智慧; 被人懂,是幸福。 懂,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包含着理解与沟通、妥协与忍让, 包含着关心与惦记、灵犀与共鸣! 懂尊重,才有尊敬; 懂让步,才有天空; 懂付出,才能得到; 懂珍惜,才配拥有; 懂选择,才得人心; 懂人情,才会做人。
贺会敏
不管是哪个阶段孩子,父母越是压迫、威胁,越是会激起孩子的反抗。 孩子们在用冲撞和反抗来表达他们的不满,以此提醒家长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教养方式。 孩子的叛逆,无非两点: 第一,是孩子不满父母定下的规则,想要反抗你的权威,获得尊重与自由。 第二,是孩子不满意你对他的态度,或者说你们的关系出了问题。 越叛逆的孩子,越是需要父母及时调整策略和态度,一旦这种对抗频繁出现,亲子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不可调和。 比如改变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创造让孩子成长的经历等等,时间久了,孩子会有较大的改变。 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结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徐娟
改变自己的内耗状态 谁能把自己拉出内耗的深渊? 没有那个人,那就做那个人吧! 试试打开以下几个思维模式: 1.分离看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 分清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 心里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别人怎么对你,别人做什么,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我们没有干涉与介入的必要 2. 成年人的世界只讲利弊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看到的对错也是不同的,遇到事情只用专心想一想怎么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3.我们都是普通人,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累,是因为目标定得太高,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制定了不符合客观的目标,那么,试着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步走吧! 4.失亦是得,练习成长型思维 失业、失恋…不是去想我们失去了什么 请想想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
彭龙珍
相信没有人会喜欢内耗。但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在意外面发生了什么,是否与自己有关,如果是就更加在意,然后又会占据自己很多的精力/心理能量。当心理能量耗尽时,我们又会开始责备自己,一直揪着自己不放。其实,是我们太关注自己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外界能读懂自己的内心并遵从自己的意愿去行动,不然就会生气愤怒。这其实是来源于婴儿时期的全能自恋感,认为只要我有一个需要/想法或意念,周围就会立即予以回应,并无条件地满足我,如果能立刻满足,那么ta就是好的,婴儿就会兴奋高兴;如果不能立刻满足,那么ta就是坏的,婴儿就会愤怒。在婴儿时期,这种感觉是正常的,因为ta还不会说话表达,需要母亲非常敏锐地觉察到ta的需求,并及时予以回应。但是,若婴儿时期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会固着在这个时期,而在长大后依然出现婴儿期同样的心理特征。这时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状态有所觉察了,也需要我们能从接纳自己就是当下这个状态开始,慢慢地成长和改变。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觉察,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告诉自己,这是全能自恋感来了,我们不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要,别人是不会知道的,我们需要去表达,说清楚我们的需要,别人才能知道,才能理解。当我们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获得满足时,这种全能自恋的感觉也会慢慢地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活出更健康自在的真我。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欢迎随时给我留言预约咨询。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