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垂直分裂者 会将主动性侵犯附着在理想化客体身上,隐匿自己

丁秋萍
垂直分裂者 会将主动性侵犯附着在理想化客体身上,隐匿自己内在焦虑 水平分裂者 会将世界分成好坏,对错,输赢,然后“赢”过“坏” 防御自己内在焦虑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张饶
三分钟呼吸空间 它是众多正念练习者公认的、最有效的正念技巧,它也是一个非常简易方便,可以只利用碎片化时间,甚至可以随取随用的技巧。无论你是坐着等待开会发言,还是站在拥挤的地铁里,你都可以立刻做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你已经默默地完成了状态切换。它还是一个挺好玩的练习呢!它的做法和原理类似一个沙漏的形状,现在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 第一步、觉察。类似沙漏上方的宽边,闭上眼睛,向内觉察自己在如下这几方面的体验:此刻我有什么想法,此刻我有什么情感感受,此刻我有什么身体感觉。 第二步、聚焦。我们来到了沙漏收窄的腰部,注意力只关注在呼吸时身体的感觉上,觉察呼吸时身体感受最明显的部位,例如下腹部的隆起与收缩,全然的关注空气吸入和呼出的整个过程。 第三步、扩展。此时我们来到了沙漏底部的宽边,将意识的范围从呼吸扩展到整个身体的感觉上,包括你的姿势甚至面部表情,试着将扩展的觉察带到下一刻,即将返回的生活里。 你也许会这么想,很早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情绪来的时候多做做深呼吸就好了,那么这个三分钟呼吸空间为什么不直接跳入第二步去关注呼吸,第一步和第三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虽然关注呼吸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摆脱思维反刍、担忧、强迫、计划等自动导航模式,而如果我们只是直接的进入第二步去关注呼吸,那么就是在情绪来临的时候,改变了心智加工的内容,而并没有去改变心智的动作方式,我们依然处于行动模式中。第一步和第三步,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进入存在模式。 在第一步中,我们将想法、情绪和身体感觉纳入意识范围,包括所有的愉快和不愉快的体验,只是去看着他们,学习将他们看做一些从心智中经过的事件而已,而并不对他们进行任何的加工,这样就增强了心智的接近倾向,削弱了逃离等自动导航的倾向。 第三步中,将意识从呼吸扩展到全身的所有体验,又一次从行动模式回到了存在模式,让我们的心做好准备去迎接与日常生活的重新连接,以存在模式去接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不愉快的体验,因为我们已经在第三步中有意识的培养了自己用更加温柔的态度来对待任何不适的体验。 呼吸空间,让我们安然的回到当下,用不同的心智框架来面对生活,而不仅仅是从思考中休息片刻。

茅丽英
当你出门的时候,有一个椅子放在门口,你走过的时候被这个椅子给撞到了,撞到那个大腿疼的不行,这个时候你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个就是会这样子对家人说:你看你就是粗心大意就是不管别人的感受,就是沒有次序,这椅子不放好为什么要放在门口这里呀,撞了人以后怎么办呢,太粗心了,这个就是防御机制——投射(有指责、抱怨、控制、偏执、谩骂你就是这样的人等等)就是会把自己的定义投射到对方身上,这样的防御机制就叫投射。所以说心中沒有钻石,生活哪来的光芒呀;因此我们不要老是渴望外面的世界善待你,我们要看到自己心里有沒有那个钻石。那第二个内摄,还同样的一个例子,就是当你走到那个椅子旁边时,同样的被椅子一撞了一下,你会说到:我什么事都干不好,我走个路都走不好(连好倒霉都不说),说自己好无能好糟糕,然后就不停的把外面的那个东西(一万支箭)拿在手上射向自己,然后去残害、镇压、毒害自己,这种防御机制——内摄(自卑、罪疚、自责、不配得感等等)这种防御机制就是内摄。 所以我们自我觉察一下,自己在平时用的防御机制是投射多还是内摄多?还有一个叫做幻想,在这个幻想的过程当中,它的防御机制出现叫合理化等等。那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就是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的防御机制,只有适不适合的防御机制,当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它的防御机制,要学会如何看那个属于自己的防御机制,它背后的潜在需求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核心中的核心。 您来倾诉 我来聆听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