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相关回答
华燕
有爱滋养的孩子,才能接住父母的糟糕情绪 1,什么样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中毒的父母往往会把孩子的反叛甚至个性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通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与无助感来维护自己。  由此孩子习得的概念是:  1、我坏,父母好。 2、我弱,父母强。  不论小时候的经历如何不同,是常常挨打还是被独自留在家、遭受虐待、被当做傻瓜对待、或是过度宠溺,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大部分的人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且一无是处。 2,孩子为什么会“中毒”?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天然的,因此在最开始,许多子女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完美的、应该被奉若神明的。在这样的心理下,自己的行事规则理应被神圣的父母来制定和监督,而一旦违背规则,子女就需要接受审判。 3,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我们之所以要回溯原生家庭,并非为了做责任划分,而是为了两个目的:  第一、让命运的轮回在我们身上画上句号,不让悲剧和痛苦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第二、看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承认它,摆脱它,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不要过度神话你的父母,也不要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开脱。

康钦秋
缺爱的人,是如何在感情中榨干自己的? 接过很多关于亲密关系的来访,听过很多人关于爱情中求而不得的悲伤,各有各的无奈,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通过觉察与自我成长的人儿都重新扬帆起航了。今天在这里想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关于一些人认为的:越渴望爱的人越得不到爱的令人绝望的定律。你是否特别好奇,渴望爱为什么又得不到爱呢?那就真的这么绝望,没有办法再改变了吗? 相信大话西游,大家都不陌生,有多少女孩子也有这样一个梦呢?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千挑万选,找一个懂得、在意、照顾自己的人,但随着正式交往,同居,结婚,生子,你越来越发现——不仅没有人能拯救你,你还要继续照顾对方,甚至还有孩子还有家人。最后要不对爱情绝望,分手收场,要不忍住把日子熬完。这样的日子,不可否认,有一部分是遇到了不合适的人,或欺骗感情的惯犯。但你有没有思考过,当这个轮回一次次发生时 也许是我们内心深处某种自动化运行的机制在作祟。 每个人在恋爱中,都有自己具体的事件,但是亲爱的,当你几段恋情,都有相同的模式时,你需要注意了。因为,每个轮回,都可能和我们内心的防御机制分不开。李雪老师曾说过:因为早年和父母无法建立亲密依恋,成年后也很难学到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于是很多人发展出各种防御机制 以避免被抛弃等等。比如男人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抛弃我;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其实这些策略都是我们童年时为了保护自己活下来的信念。但亲爱的,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有力量去做我们想做的事了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你总是求而不得或不断付出,却总是失败收场,不防静下心来,看一看。停下来问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不这样做,后果是什么?你是不是一直被这些后果的恐惧所挟持?你是不是在害怕,当你没有了付出和努力,那个千疮百孔的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爱?如果是的话,去检验,这个假象是不是真实的。去问问对方,去观察看看,难道他一开始就是因为你的过度付出而爱上你的吗?如果不是,她肯定不会因此而抛弃你,而这段感情可以很好的疗愈到你,如果是,一个压榨自己的人,也不值得你爱! 接下来,我们需要去感受真实的对方。他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付出,他是否真的承受得住那么多的付出,他是否也想要一个为你付出的机会,等等,去感受一下他的真实感受。 记住,真正的爱,不是单方面的一贯付出后,然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等待着对方的爱。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爱情中付出的失衡是常态。爱情中我们是谈爱的,不是互相计较得失,我得到了一分,就得还十分,这样的相处,彼此都累。何不好好享受被照顾的感觉,然后发自内心地,不记得失的,舒适得对他好呢? 当然啦,每个人的亲密关系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自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觉察时,可以找我们,我们可以一起陪着不,根据你自己打节奏,稳定的自我成长!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